辽宁为全运场馆找好出路 将引进国际运营团队

[导读]为全运会新建的大连体育中心,最近就与AEG(美国安舒茨娱乐集团,体育球场赛事和娱乐管理公司)签订15年的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运营管理即将建成的一个全新体育娱乐室内场馆。

很多人知道“蒙特利尔陷阱”,说的就是1976年加拿大的这座城市为办完奥运会修建场馆造成闲置,该市财政负担持续了20多年。办运动会,赛季大兴土木,建设新的体育场馆已经成为了惯例。但赛后场馆利用问题,就颇为值得关注了。对主办城市来说,奥运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当有人质疑鸟巢被开发成旅游景点时,鸟巢的运营团队也有话要说——我们要生存。实际上,鸟巢还是运营得很成功的场馆。去年有媒体报道,北京老上小轮车赛场杂草丛生,引起了大家对比赛场馆赛后利用的关注。而本届全运会,同样有这方面给的问题也提给了辽宁第十二届全运会组委会。

辽宁全运会场馆新建25个

7月25日辽宁全运会组委会副秘书长李世凯给出了全运会场馆的权威数字,十二运在场馆建设方面,大幅压缩场馆建设支出,在十二运所需的逾百个训练、比赛场馆中,专为全运会新建的场馆只有10个。

本届本届全运会共需场馆117个,其中比赛场馆64个,训练场馆53个。在64个比赛场馆中,新建场馆25个, 占117个场馆总数的21.4%。其中纯粹为全运会新建的只有10个,占场馆总数的8.5%;这10个场馆承办的主要是我省尚未开展的一些项目,如激流回旋、帆船帆板、马术等。一些临建场地,主要是用于举办沙滩排球、公开水域游泳、公路、山地自行车等。

而十一运会,山东全省17个赛区新建、改造比赛场馆64个、训练场馆65个,共计129个,其中新建场馆44个,改造场馆85个。十运会涉及到江苏省内的13个省辖市,9个县级市,即比赛场馆就需要新建和改造各27个,训练场馆需新建34个,改造98个。论新建场馆方面,辽宁最少。

9个场馆建设在大学

北京奥运会期间,例如乒乓球就在北京大学体育馆。举重比赛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体育举行。考虑到的就是赛后利用问题。本次全运会的25个兴建场馆中,将在大学建设9个比赛场馆,解决了大学体育设施需要该改善,和赛后的利用问题。此外,6个建在盘锦和葫芦岛两市。由于两市是80年代建市,没有体育场馆,不举办全运会,也需要建设。盘锦市之前一直缺乏体育设施。为承办十二运女足比赛,盘锦市建设了奥体中心,而十二运结束后,盘锦奥体中心将和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合作管理,既满足了学校体育教学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赛后利用问题,避免闲置。因此,专门为全运会兴建的也就是10个场馆。

沈阳作为主赛区,承担着十二运会的开闭幕式和三分之一以上的赛事,共需40个比赛和训练场馆。由于沈阳在筹备奥运会时就通过搬迁新建了“一场三馆”,所以除了在8所高校新建9个场馆外,其余全部是临建和改建场馆。而伦敦奥运会的临时性场馆为六个。

李世凯介绍,辽宁全运会的概念是:超前考虑、合理布局全运场馆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赛后利用问题的有效途径。

场馆出路在哪里?

实际上,就像一个投资人投资足球和篮球俱乐部,单纯靠赞助和比赛经营收入来赚钱在我国目前是不可能的。同理, 体育自身赚钱来发展体育,是很难做到的。体育场馆同样如此,目前我们做的是找出路,想办法让那一个个的庞然大物,让她减少各地财政的负担,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本届全运会践行“全民健身、共享全运”的十二运精神,因此搞好场馆的赛后利用,让广大人民群众进入,才是更好的展现主题。

1:引进国际运营团队

我们体育场馆,基本隶属于体育局。管理人员多为运动员和教练退役后的去处,并没有专门的体育场馆管理人次。为此为全运会新建的大连体育中心,最近就与AEG(美国安舒茨娱乐集团,体育球场赛事和娱乐管理公司)签订15年的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运营管理即将建成的一个全新体育娱乐室内场馆。而AEG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体育场馆管理中,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有他们的介入,商业运营就不愁了。

2:政府需要政策支持

对具有公益属性的体育场馆,政府需要一些政策上的扶持。例如免税政策。十运会的主会场南京奥体中心的税费就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减免,这使得他们的经营也逐渐进入良性循环轨道。此外,在安保费用上政府是否可以帮忙协调,也是场馆能否盈利的关键。以鸟巢举办的意大利杯赛为例,一场比赛的安保费用就达到200万,这对一场叫座的比赛或演出算不得大支出,可活动的收益其实都不高。

3:改建场馆势在必行

改建,是对运动会体育场馆提出的新要求。因在运动会结束后,面对大众时,并不那么实用。以北京奥运会的老山自行车馆为例,国际自盟对老山自行车馆赛道提出了“长250米,坡度13~47度之间”的要求。建成后,老山赛道最大的角度为45度,连专业运动员也经常在上面摔跤,一般人更是很难在上面骑行。这个场地就只能给专业运动员服务。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赛艇比赛场地中,因为平常人是不玩这项运动的。中国人喜欢龙舟,是不是可以将场地改建?

4:场馆由企业和政府联合投资

过去体育设施均为政府投资,也归政府管。前期投入大,后续成本(包括人员开支)也高。而从2001年广东全运会开始,广东省率先引进了企业和政府共同投资的理念。而2005年的全运会主会场奥体中心、2008年的鸟巢都这一模式。鸟巢给予企业的政策是30年场地的经营权。依靠企业将政府的负担减少。

相关:

山东已经给辽宁树立榜样

十一运的主会场——山东济南奥体中心总投资超过30亿元,十一运结束后,奥体中心,进行了市场化运作,在两年多的时间内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在对外开放、大众健身、大型文体活动、场馆租赁等项目的介入下,2010年实现运营收入 3699万元,比原计划1500万元的任务额超收2100万元,成为国内大型综合体育场馆成功运营的范例;2011年实现运营收入3903万元,2012年创收更是突破4000万元。而在2013年山东鲁能(微博 数据)购买了其冠名权,其更名为“鲁能大球场”,据说是20年12亿的冠名费,这又增加了济南奥体中心的收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