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中报发布 业绩好于市场预期

(注:腾讯网登载此文出于丰富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中国运动服装行业已历经两年多的集体萧条期, 李宁是行业内最早进行深度变革的公司,所有人都在看其成或败。昨日,李宁发布了上半年业绩报告称亏损1.8亿,但对于李宁本人和李宁的股东们来说,这仍是一个超出预期的好消息。

根据上半年财报,李宁截止至2013年6月30日止的六个月实现收入29.06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24.6%,上半年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1.84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为盈利4429万元。对比安踏,其上半年业绩比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但仍盈利7.36亿。但李宁公司李宁公司副董事长金珍君指出,只看李宁单独几个财务指标是不对的,应该看到整个公司模式的根本改变以及一路转好的势头。

金珍君给出了两个参考指标,一是现金流的改善和资本结构的优化,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净增加3.76亿元至16.18亿元,资本负债比率为 49.9%(去年年底为130.8%)。二是关店力度的减少,今年上半年只关了400家店,而去年这个数目是1200家,李宁自营店数量已占到全部店数的30%。前者意味着因为困存导致经营恶化的现象在逐渐改善,后者意味着其批发转零售的变革取得成效,销售体系基本成型。

金珍君说,下半年李宁不会再出现负现金流问题,大的库存问题也不会再存在。始于2012年底的渠道复兴计划已经完成了50%,李宁走过了最艰难的一段路,一旦耗资巨大的渠道复兴计划实施完成,李宁随时有盈利的可能。

过去两年间,运动服饰行业哀鸿遍野,包括李宁、安踏甚至耐克在内的公司业绩都有所下跌,回过头看,原因似乎很简单,全行业过于疯狂的渠道和产能扩充,但是需求端并没有同步增长,导致渠道库存过高,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而李宁是问题暴露最早也最严重,同时是最早意识到服装行业的批发模式是根本问题所在,并开始着手变革的公司。

当李宁和金珍君制定了一个完整的五年变革方案时,李宁的竞争对手们还在忙于开店和扩充市场份额。而在2012年之后,包括安踏、匹克、361度在内的很多公司开始被迫关店、清理库存,继李宁提出“以零售为导向”“快速反应”的销售模型之后,其它企业也开始出台类似的应对之道。从这点来看,李宁的变革思路和其它行业内公司的变革思路并无不同。那么,到底谁成谁败?金珍君的观点是,取决于三点,如何变革?谁来变革?有多大决心去变革?

第一点,如何变革?李宁首先调整公司架构,引入外部高管,从上而下换血,接着,投入18亿清理库存,从供应商手中回购库存已增加对方信心,同时,增加直营店,改变订货会制度。这就是金珍君所谓“最艰难的一段路”。对比同行,普遍的做法是清理库存和增加直营店,但是,公司的根本模式仍是以批发而非零售为导向,只动其皮毛未动其根本。从这点而言,李宁的变革最为彻底。

第二点,谁来变革?李宁目前设有首席供应链官、首席销售官、首席产品官、首席市场官、首席人才官、首席财务官,这些高层来自于戴尔、耐克、强生、汉高等公司,之前李宁的“空降兵”文化被指导致公司内乱而保守诟病,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内部缺乏强有力的制衡和变革的决心。如今,如何制衡要看金珍君,而后者要看李宁自身。这两人是公司能否变革成功的关键。回顾2012年下半年金珍君制定的变革计划,一年过去,几乎所有的既定目标都是实现了。从这点而言,金珍君比其它人要看得更远。

第三点,有多大决心?金珍君说,所谓“快速反应”,在行业里已经流行了20多年,所有人都知道,但很多人都做不到。“我和别人的想法并没有什么很大不同,不同的在于有人只能做到1%,而有人能做到50%。”金珍君告诉《财经》,显而易见,金珍君认为自己是后者。当然,最关键的还要看李宁本人,这位李宁公司的精神领袖曾在过去张志勇掌权的11年间逐渐淡出公司管理,当他辞退张志勇,并首次带着金珍君复出的那一刻,终于有了一次破釜沉舟的勇气。前不久,这位50的董事长带着几十个年轻人爬上长城,为李宁的新产品造势,他说,新产品中的“放韧”精神意味着坚持、释放和激情。

显而易见,实现这三点并不容易,李宁未必能做到,其它公司也未必不能做到。体育服装行业的竞争,事实上才刚刚开始,但这注定是一场前途叵测的赌局。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changchen]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