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大冬会 上海外贸大学冰壶队遇冰火两重天

[导读]一边是40℃左右的极端高温天气,一边是训练赛场内的温度计只显示8℃。有人戏称,这种天气,“室内练的是冰壶,拿出门就变热水壶了……”

一边是40℃左右的极端高温天气,一边是训练赛场内的温度计只显示8℃。有人戏称,这种天气,“室内练的是冰壶,拿出门就变热水壶了……”

都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对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冰壶队的队员们而言,他们这些天都在“三伏”与“三九”之间交替体验。昨天,记者来到上海大学生体育中心探访正在为大冬会积极备战的这支冰壶学生军,感受了一把真正的冰火两重天。

中午12时多,正是一天中最酷热难当的时间,吃完午饭,薛蕴章和陈依娜没有休息,直接来到冰壶馆准备下午的训练。她俩是外贸大学大二的学生,也是这支冰壶队的第一批队员。

从住地到冰壶馆大概一公里左右的路程,队员们大都以自行车代步。酷日之下骑行十分钟,每个人是一身大汗。

可推开冰壶馆的门,一股超强冷气扑面而来,刚刚还汗津津的胳膊一下变得冰凉,手臂上根根汗毛全都竖了起来,记者抱着满是鸡皮疙瘩的双臂,不由打了个哆嗦。“冰壶馆内外温差大,快穿上衣服。”薛蕴章提醒记者,“这种天训练最痛苦。全身是汗进到冰壶场,整个人就像被丢进冰箱速冻,非常容易着凉感冒。”

站在冰壶场里才三分钟,记者马上打起退堂鼓——这环境用“寒冷”已经难以形容,没说几句话连牙齿都开始发抖了。裹着羽绒服站在冰上不到10分钟,连脚趾都开始发麻僵硬不听使唤。

队员们换下短裤短袖,穿上里三层外三层的保暖衣,膝盖上套上羊毛毡的护膝。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最后套上羽绒服、带上手套这才算大功告成——冰壶队的队员们每天光换装时间就要十分钟。外贸大学体育教研部主任崔树林感叹:“这帮孩子真的不容易,看似风光却有着说不出的艰辛。冰壶场里冷得够呛,而由于同学们反复不停的练习,冰冷的大衣下面却一直在出汗,湿气很难排出,可想而知有多难受了,绝对需要过人的忍耐力。”

冰上训练难熬,体能训练更可怕。队员们在外教带领下在篮球馆进行体能训练。闷热的球馆就好像一间桑拿房,置身其中站着不动都会汗如雨下。难怪有队员开始纠结,“冰箱和桑拿房,这种天,我都不知道去哪边训练感觉会好一点。”

为了备战大冬会,这个暑假冰壶队每天从早八点到晚十点都需要进行高强度训练。对于这支全部由普通学生组成的运动队,这样的强度着实有点痛苦。不过学生们却挺能自得其乐的。陈依娜坦言:“刚进队的时候听到要进行半小时的慢跑都吓得腿发软,经过一年多的培训,现在进行一小时变速跑也不在话下。最吃力的擦冰练习结束,胳膊酸到抬不起来也没人放弃,冰壶就是有这种神奇的向心力,战高温再苦再累也值得。”

本报记者 厉苒苒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luningwa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