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新版:青少年将成重点

[导读]国家体育总局8月7日向社会各界简要介绍新版《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下简称《锻炼标准》)修订情况,标志着我国群众体育生活进入了新标准航道。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新版:青少年将成重点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演变沿革 制图:张芳曼

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在体育生活化趋势越发明显的今天,如何科学锻炼、如何自我测试,成为人民群众日益关切的问题。国家体育总局8月7日向社会各界简要介绍新版《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下简称《锻炼标准》)修订情况,标志着我国群众体育生活进入了新标准航道。

时隔10年再次修订

一个月内将正式出台

对体育主管部门来说,《锻炼标准》修订是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责的要求。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刘国永介绍,国家体育总局会同教育部等有关部门于2011年启动了《锻炼标准》的修订工作。两年间,北京体育大学专家组成的修订工作小组走访北京、吉林等5省市,抽样测试两万份样本,经过试点工作和专家鉴定会,确保《锻炼标准》经得起实践检验。“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修订,在有关部门会签后,新标准将在一个月内正式出台施行。”

回顾历史,1954年颁布的《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暂行条例和项目标准》和60年代的《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在当时都曾经对整个社会人群的健康状况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而随着时代的发展,1964年制订的《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分别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过两次修订,成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但是其针对广大学生的方向并没有改变,并不能成为全社会普通人群监督自己健康状况的综合性标准。

对此,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8个部委对《锻炼标准》进行了第三次修订,颁布了《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它与同时期出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互为补充。

相比之下,时隔10年的再次修订,两套标准合二为一,并首次扩展至老年人群。谈到修订的契机,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锻炼标准》专家组组长邢文华说:“距离上次修订,人民体质和锻炼方式都发生很大变化,《锻炼标准》诞生至今基本上是10年修订一次,所以既是应时之举,也算规定动作。”

兼顾易行性普适性

尤其关注青少年体质

对老百姓的体育生活来说,《体育标准》颇有实用价值,“如果你平时喜欢打球跑步锻炼身体,想知道自己的锻炼效果如何,照着锻炼标准测试、评估打分,对自己身体素质处于何种水平会有大致的了解。”邢文华解释道。

此前实行的《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指导我国国民进行体育锻炼、评定健身效果的两项重要标准。但在实际推广应用中,特别在青少年学生中,两套标准未能实现有机统一,两个“标准”并行且相互混淆,为本次修订埋下了伏笔。

新修订的《锻炼标准》是在青少年和普通人群锻炼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依然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5类身体素质测验项目。最大的不同是实现了6岁—69岁人群的全覆盖,在项目设置上删繁就简,在保持测验项目一致性的同时,兼顾各年龄组的身体特点。“在注重标准连续性和兼容性的同时,简便易行、贯通人群是新标准的特点。”邢文华概括说。

在青少年身体素质不断下滑的背景下,新《锻炼标准》对青少年体测项目设置上格外重视。“考虑到目前青少年体质下滑,标准相比过去有一定程度的下调”,邢文华说,“我国青少年在耐力和力量方面尤其薄弱,但我们也没有过分迁就,在耐力测验方面依然是首推800米、1000米。”新《锻炼标准》希望在青少年体育锻炼方面起到导向性作用。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