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琦:内特-罗宾逊,我是替身

我一直坚信,内特·罗宾逊是不会出现在CBA赛场上的。

挖“土豆”的话题从未中断过,可这个话题从来仅限于茶余饭后。他不大可能愿意来,CBA球队也不大敢冒险请他来。实在是因为,他在NBA(微博)总是被当作“救火英雄”用的球星替身,CBA却往往需要能够搞掂一切的全能战士,彼此之间,真难对上眼。

归根到底,还是身份认定问题。内特·罗宾逊并不孤独,他只不过凑巧是最矮的一个罢了。行走NBA江湖的这些“临时工”,足以形成一个颇有声势的群体,他们当中的每一个,都不缺少近乎疯狂的偶露峥嵘,而且那往往就是他们义无反顾地、顶上空缺时的表演。更重要的是,他们很享受这种角色,哪怕,给钱不多。

他们通常都挣不到大合同,因为球队选择将他们引进时,考虑更多的因素便是“备用”。尼克·扬们还算走运的,不走运的“小土豆”甚至遭遇过前半个赛季失业的尴尬,人家球队半路上人手吃紧了,抛个底薪合同就把他召唤来,他照样还是一门小钢炮。换个说法,也就等于说,“小土豆”心里有谱,迟早会有球队让自己派上用场的。

他们能即插即用,在于他们大多数都是攻击好手,若能享受到球星级别的开火权,他们人人都能保证场均至少15分左右的攻击力。他们总是被“备用”,又在于他们的“特短”几乎与“特长”难分伯仲。首先是重攻轻守,贝里内利之所以辗转多支球队,就是因为他效力的每支球队主帅都吃不准,该让他承担怎样的防守任务。其次是先天条件所限,到头来还是要在防守上吃亏,所以极其注重防守的锡伯杜,在罗斯(微博)归来后根本不会对“小土豆”有一丝一毫的恋栈。

于是便注定了,这些球员基本上很难获得一支球队的长期青睐,因为在球队正常的体系构筑中,他们必定是要做替补的,偏偏其中多数人的打法自成一格,又未必符合板凳球员须无条件服从战术体系的要求。签不到长约不说,还喊不出高价,因为他们自己更明白,若是打替补的话,疯狂的空间便会被压缩大半,还能凭什么去跟球队总经理谈身价?

将他们定义为“替身”,也是因为他们真的跟功夫片中那些大腕的替身,有着几分神似。吃的苦、出的力不见得比“真身”少,却因为他们没那么优越的先天条件、没那么被人赏识,便只能一直那么只露身手不露脸,只能领着跟“真身”有天壤之别的报酬。再把环境往恶劣一点儿想,他们还要面对众多同行的竞争,只因为,自己没机会树起品牌。

倒是没必要,太为他们“习惯性流浪”而唏嘘。他们的本色,注定是要不断在陌生的地方展示和释放的,而且总能给一个个短暂结缘的东家留下不错印象。即便,他们大多难有登堂入室的机会,他们效力的球队也大多难有登顶的机会,可若是在这样的辗转中,渐渐地以一种更加大众的方式固化自我,他们兴许就会成为,某支球队冲击冠军的一块拼图。

“小土豆”,还记得在凯尔特人拿过冠军的埃迪·豪斯否?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ninewa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