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综合体育 > 羽毛球 > 正文

长江大学羽球协会:为羽球注入青春活力

2012年06月06日22:40《羽毛球》杂志我要评论(0)
字号:T|T

大学时光是人生的一段美丽风景,而大学生社团又是大学校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于长江大学的同学们来说,校羽毛球俱乐部就是这样特别地存在着。长江大学羽毛球俱乐部创立于2003年9月4日,经过8年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会员2000多人,以东校区为主会、西校区为分会的大规模社团。

过去,如此难忘

说起长江大学羽毛球俱乐部的历史,已到辽河油田工作两年的李东旭算得上是“骨灰级”的人物了。

8年前俱乐部刚成立时,会内一年一度的比赛规模不大。后来,会长的李东旭决定要办个像样点的全校范围的比赛,以此来带动羽毛球在校园里的氛围。于是,长江大学羽毛球混合团体赛诞生了。他跑遍东西校区来鼓励大家踊跃参赛,带着吕婷等小会员满古城沙市拉赞助。如今,这一赛事已经成为长江大学的一个传统。李东旭感慨万千,他总在网上或者电话里和原来的“战友”们、师弟师妹们说:“要是能回去看看该多好啊!”

李东旭刚上大二时,羽协成员们常和学校的宗老师和队长李荆的妈妈张阿姨一起打球,大三时又加入了承包体育馆的胡阿姨,接着前国家体操队在学校里任教的李叔叔也被拉下了水。大伙儿常常陪着三个阿姨一个叔叔打球,关系越处越铁,最后竟然集体变成了这几位叔叔阿姨的干儿子!

大伙们最温暖的回忆之一是一起聚到张阿姨家,围着火锅把酒话家常。张阿姨为了给大伙补充体力,每次都会炖一只鸡,再用鸡汤作为火锅汤料,火锅里放上湖北特色的豆棍、冻豆腐、千张(豆腐干)等等,香浓扑鼻。打了一天球,大家聚在一起大饱口福,你说我笑。

李东旭上大一时,一直是在室外打野球,球感和体能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水平依旧“不堪入目”。到了大二,在李莉(微博)老师的指导下,他真正开始了魔鬼训练:综合步法、挥拍扔球这些只是小菜一碟,背人做蹲起、踩沙坑是家常便饭。有时,两个小时的体能训练过后还有平抽挡、高远球、杀吊上网这些基本技术练习,每次训练结束仿佛只剩下了半条命。

李东旭常常想起元老会长陈泽立说的话:“俱乐部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一步一步看着它成长,发展壮大。”所以,他每隔一段时间回到母校看望教练的时候,都要去曾经留下汗水、心酸和欢笑的羽毛球场看一看。那是他大学阶段最宝贵的记忆。现在他还常常会梦到那时的日子,梦到一起打球的伙伴们。

水平,这样提升

现在的长江大学羽毛球俱乐部已经成长为一个很成熟的学生社团了,不管是平时训练还是比赛,都组织得有模有样,东西校区也各有自己的训练安排。

俱乐部的总教练李莉老师曾是湖北省队队员,取得过1996年的法国大学生羽毛球赛混双第一名,女单第三名。在长江大学体育学院任教后,李莉老师带领校羽毛球队获得了2007年湖北省大学生羽毛球团体赛第一名、混双第一名、男单第二名的好成绩。

由于李老师平时工作比较忙,俱乐部的会长和竞赛部的干部变成了小教练。按照教练的要求,每次训练前要做15分钟的热身活动, 头部运动、,伸展运动、扩胸运动、弓步压腿、侧压腿、活动手腕脚腕、围绕场地跑圈,一样都不能少。接下来,协会干部会带领大家用10分钟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然后便是长达一个小时左右的教学,由老师或者协会干部大家进行技术指导,示范动作、讲解要领等。对于大一的新生来说,这是从一开始学习羽毛球就能学到标准动作的好机会,而水平比较好的同学也能在千百次的重复挥拍中让动作进一步定型,稳定地提高球技。接下来的半个小时,技术好的同学分组进行对抗练习,单打、双打交错进行,新会员们则借此机会近距离观看比赛,学习经验。

一天的活动结束后,还要有一个信息反馈环节。根据大家的学习情况,协会干部一起讨论,改进教学方法,针对大家容易犯错误的地方加强训练。如果大家对干部们的教学有什么意见,也常常在这个时候提出来。只有这样,俱乐部的才能越来越贴近大家的心意。

每个学期末,会员们会到东校区参观校队的训练并参加试训,大二以上技术好的会员可以进入校队进行更专业的训练。当然,会员们还有很多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比如参加每学年上学期针对新会员的个人赛、下学期举行的面向全校的羽毛球混合团体赛。如果“武”的不行,还可以来“文”的——通过羽毛球知识竞赛,一样可以晋升到俱乐部的管理层。

活动,超级有趣

校羽毛球俱乐部中人才辈出,快乐教学、快乐打球让同学们的羽毛球练习少了很多枯燥,以第七任会长杨生超为代表的教练员团队简直就是搞笑专家。杨会长在教球时,除了教正确的动作,还会示范一些典型的、常见的错误,有时做得特别夸张,会员们在开怀大笑中就记住了正确动作。有一次教高远球挥拍动作时,他加入了一个错误的击球动作,正好打到自己腿上,疼得龇牙咧嘴,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他告诉大家,这是由于转身收拍不充分造成的后果,会员们对此印象深刻极了。在教前场步法时,有些会员总是不能做到脚后跟先着地,于是他就故意夸张地把动作放慢来做,来来回回的多次示范中,还刻意加了一点舞步的感觉,引发阵阵欢笑。

协会里甚至还有“国际玩笑”。协会里有一些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可跟他们交流时,会员们才深刻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英语口语跟不上趟儿,也只有呜呜喳喳地用肢体语言了。不过几位有板球基础的国际友人进步还是很快的,挥拍很协调,步法也跑得不错。打着打着球,大家的英语水平都提高了,何乐而不为呢?

因为打球,大家相互认识了,平日经常一起练球的会员也成为了好哥们儿、好姐妹,彼此的关系越来越亲密。谁要是过个生日、有啥好事儿,总是少不了一大桌;要说送什么小礼物,那绝对不是生日蛋糕,而是羽毛球、吸汗带、护腕之类。所以聚餐后,请客吃饭的“东家”虽然近期可能会经济紧张一点,但是再不用添置羽毛球的家当了,照样开心不已。

长江大学羽协这样一个充满着欢乐和温暖的地方,谁不留恋呢。

校园羽星

杨生超

杨生超的羽毛球运动起步很晚,大一发现,大二发展,大三超越,就是他的奋斗历程。大一被打球的高手们吸引,他加入了羽毛球俱乐部。经过自己的努力、磨练,他大二时当了会长,大三就成为校队主力队员。

从大一时握拍都不对,到成为大一新生赛男单第二名,凭着浓厚的兴趣和坚持不懈的顽强精神,他的实力日渐增加。平时只要没有课,他总会拉上几个好友去露天球场打球。哪怕下雨,只要风雨不大,也一定会去挥几拍,真叫风雨无阻。他还经常自己练习步法、挥拍等基本功。

后来,他还作为主力,带领地科院取得看长江大学第三届羽毛球混合团体赛冠军。进入校队后,他的实力迅速上升,由经常被虐变为校队主力。

天道酬勤,一次次的磨练,一步步的前进,历经汗水,他终于超越了自我。

吴品作

吴品作初中时就开始打球,打得还很不错,高中时在当地就已经小有名气了,经常成为会员们挑战的对象。由于杀球非常凶悍、出众,被朋友们号称“杀哥”。

正因如此,只要有他在球场,旁边一定会有一群观众,女孩子也特别的多。进入校队后,他的技术又得到很大提升,杀球更是迅猛,人送绰号“长大第一杀”。现在,他是长江大学校队的主力队员。

李荆

2006-2009学年,李荆担任长江大学校羽毛球队队长。不过他可不光是武艺高强,闯入2007年湖北省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男单前16强,还多才多艺,也是长江大学艺术团总团长。

当时作为研究生的他,经常指导俱乐部日常训练,充当陪练角色,并联系各路高手与协会切磋球技。现在,他虽然已经离开校园,还总是忘不了打个电话问问协会的情况。大家说,老队长就是老队长,没有人能代替。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