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综合体育 > 羽毛球 > 正文

业余羽球大赛昆山开战 球友感受竞赛激情

2012年06月06日22:16《羽毛球》杂志我要评论(0)
字号:T|T

笑声、掌声、呐喊声、欢呼声……回荡在昆山市体育中心。

5月5日至6日,东西南北中全国业余羽毛球大赛昆山站比赛火热开战,400多名羽毛球爱好者齐聚一堂。与专业的羽毛球运动员相比,他们的水平显然有差距,但无论是30多岁的中青年、60多岁的老人,还是远道而来的国际友人,有一份对羽毛球的热爱、坚持和投入。

“从一而终”的男双搭档

6日的决赛场地上,男双选手汪鉴/庾昉的精湛技艺,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他们参加的B组男双决赛也成为当天人气最高的比赛。

汪鉴与庾昉都来自上海,从东西南北中羽毛球大赛昆山站举办以来,他们每年都参赛,已经连续3年了。而这3年里,他们也垄断了B组(25岁至34岁)的男双冠军。这一次虽不例外,但决赛的2局比赛都是险胜。

“现在大家的羽毛球水平越来越高了,今年拿到这个冠军真是太不容易了。”34岁的汪鉴说,“我们的年龄在这组选手中是最大的,大家都在冲击我们,好在我们坚持下来了。”

其实,汪鉴和庾昉的坚持不只是一场比赛。从8岁开始选择羽毛球后,他们就从未放弃过。

因为羽毛球,汪鉴和庾昉相识,并成为朋友。“平时,我们俩没事的时候就互相切磋,羽毛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33岁的庾昉说。现在,汪鉴拥有了自己的羽毛球俱乐部,这次比赛他就是以“汪鉴羽毛球俱乐部”会员的身份报名参赛的。小一岁的庾昉目前是一名羽毛球教练,这次比赛还带了自己的两个学生来参加。

明年昆山站再有比赛,届时35岁的汪鉴就要升组,而34岁的庾昉还将“留守”一年,两人的无敌组合很可能要被拆开。但无论如何,他们都表示,只要有比赛就一定会来,只要能打球就知足。“既然选择了羽毛球,我们就会从一而终。”庾昉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自娱自乐”的女双姐妹花

丰满的身材、满脸的皱纹、丝丝白发,这样的形象出现在羽毛球赛场,很是抢眼。今年同为61岁的王卡克和盛婄就是这样一对姐妹花。她们来自苏州,是昆山站年龄最大的一对女双组合。

本来她们报名参加G组(60至64岁)比赛,可由于这个年龄段只有她们一对选手,因此组委会按照规定将她们划入到了F组(55至59岁)。这样一来,原本在G组的年龄优势,在F组就成为了劣势。结果在与同组别的年轻选手较量中,王阿姨和盛阿姨连负两场,无缘下一轮。

不过她们依旧很开心。“我们总算输了,证明对手的实力比我们强,我们是独孤求败!” 王阿姨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说道。 “我们参加这个比赛就是自娱自乐。”一旁的盛阿姨补充说。每天早晨6点至8点打球,让她们的退休生活快乐而充实。

虽然天天打球,但王阿姨和盛阿姨还是第一次参加比东西南北中羽毛球大赛。第一次比赛的经历,让两位阿姨很是享受。“打羽毛球,我们就要有阿Q精神,不在乎得失,不在乎名次,只要参与就很快乐,即使倒数第一也无所谓。”王阿姨说,“明年有这样的比赛,我们还会参加”。

“全情投入”的日本球友

虽然是中国的业余赛,但昆山站吸引了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外的羽毛球爱好者。高妻郎彦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身穿花格运动服、头扎毛巾,在赛场上极为显眼。

赢下最后一球,高妻郎彦躺到了地上,不断地喘着粗气。6日这一天,高妻郎彦打了8场比赛,最后一场C组(35岁至44岁)男双决赛,高妻郎彦和同伴竭尽全力,不放过每一个球。其间,高妻郎彦数次出现了抽筋的现象,可他仍坚持着。每得一分,纵情高呼;每丢一分,懊恼至极。为挽救一个球,数次倒地;为赢一个球,多次坐着折返跑。除了肢体语言,他还用并不流利的中文与同伴交流,为自己加油。

好不容易爬起来,走路还踉踉跄跄,但获得男双冠军的他非常开心。能够参加这样的比赛,高妻郎彦觉得很好,获得冠军更是幸运。与搭档登上领奖台,高妻郎彦像夺得奥运冠军一样,激动万分。而当他手捧获奖证书时,高妻郎彦看了又看,用不流利的中文说着:“我是冠军”。

站在东西南北中的赛场,无论是汪鉴/庾昉的“从一而终”,王卡克/盛婄的“自娱自乐”,还是高妻郎彦的“全情投入”,都让人感受到了业余羽毛球赛的别样魅力。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