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综合体育 > 羽毛球 > 正文

裁判故事-新裁判的成长心路

2012年06月06日17:36《羽毛球》杂志我要评论(0)
字号:T|T

文 张庆华

羽毛球国家级裁判员考试如期而至初春的上海。在基层羽毛球裁判员心目中,这是两年一度的神圣“国考”。

作为第13期考试通过的考生,在国家级裁判员的和谐大家庭里,我得到了各位良师益友的关心与帮助。从只参与地方业余赛事的裁判工作,到可以参加全国专业赛事以及国际赛事的裁判工作,裁判等级的提升让我这样的新人感到光荣和自豪。从准备考试到应考,我不断成长、进步,也发现了许多不足和亟待学习提高的地方。在参加比赛执裁的实践和思考中,我对羽毛球裁判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紧张应试

2009年12月初,山西省羽会秘书长赵老师鼓励我参加羽毛球国家级裁判员考试。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我立志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国家级裁判员。

通过复习和做练习题,我发现自己还存在很多问题,对规则的理解不够透彻,对编排的掌握也不够熟练。我担心考不好会给山西羽毛球裁判界丢人,于是,我们山西的三个考生相互鼓励、支持,考前一起学习,共同提高。我渐渐放松了紧张情绪,信心也增强了。考前半个月,通过多位名师的耐心讲解,我对羽毛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对羽毛球比赛的组织和编排工作也更加熟练,理论水平提高了一大截。

2010年3月8日,是我裁判经历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我开始了临场实践考试。前一天结束的理论考试,我答题不够理想,导致此时心里没了底,七上八下的。我不断给自己暗示:“不要想昨天了,努力做好今天。”

这是我第一次给国家级比赛做裁判,从司线员开始临场考试。很久没有这样正襟危坐了,再加上有些临场紧张,一场比赛下来,我就腰困肩乏了。副裁判长王征和老师关心地询问我们的场上感觉,大家都说还好,就是身体变硬了。王老师教给我们一个办法:上场前,每人都给前一个同伴捏肩膀,这会起到放松的作用。王老师的和颜悦色让我感到十分亲切,考试的紧张心情也松弛下来了。

临场考试要求用英语宣报。在一个界外球宣报时,由于我过分紧张,居然顺口报出中文“界外”,而不是“Out”,而且声音还很洪亮。一出口,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脸不禁红了,心怦怦跳个不停,脑子有点混乱。主裁判对我微微摇摇头,示意我应该放松。

接下来是我做主裁判。第一次坐在国家级比赛的裁判椅上,我的心情十分复杂。开场宣报虽然在下边练了多时,仍报得很生硬,动作也不太自然。我的背后就是主席台,有考委、仲裁和裁判长坐在那里,我能感觉到他们的目光给我带来的压力,生怕自己出错。还好,我平时在省内也常做临场裁判,所以比赛还是顺利进行下来了。

作为发球裁判员考试时,我想起了国际级裁判长、也是本次比赛裁判长的雷铭基老师说过的一段话:“一个判罚就会有得失分,也许就会结束一局或一场比赛。一些经验丰富的老裁判也很难做到完美。发球裁判的水平可以体现执法能力的高低和心理素质是否过硬。做发球裁判时,目光一定要盯着运动员,让他知道你在注意他,他才不敢做出违反规则的违例行为。而一旦判断有违例发生,必须果断地大声宣报出来,不然就对对方运动员不公平,对比赛不负责。”坐在发球裁判的位置上,我紧盯每次发球的运动员,嘴里“含着”违例的英文单词Fault,一场比赛下来腮帮子酸痛。但想到正是自己认真严格的判罚为运动员营造了一个公平的竞赛环境,这点酸痛也是值得的。

全部比赛结束后,我带着点自信和不安回到了太原。终于在总局网上看到批准国家级裁判员的名单中出现了自己的名字,我长出一口气,悬着的心放到了肚子里——通过努力,我考取了国家级裁判员资格。

激动首秀

2011年的第一个全国性比赛是全国青年锦标赛,我满怀希望地等着迎接自己的国家级裁判处子秀,但是裁判员名单中没有我。我心情十分失落,遗憾自己少了一次和大家学习交流的机会。

2011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通知我参加5月在广州举行的全国冠军赛的裁判工作。这个电话让我激动不已,我终于可以踏上羽毛球国家级裁判之路了。我随身带着《羽毛球竞赛规则》,准备路上再次复习巩固,防止首次临场出现错误。

到达赛区后,我见到了考试时的多位考委。林传潮老师、雷铭基老师、刘小峰老师、刘代娣老师等人和蔼的笑容,让我说出了心里话:“老师们考试时一脸严肃,让我觉得不敢接近;而现在见到各位前辈老师都很平易近人,我感到很亲切。”刘小峰老师回答说:“考试是一件严肃的事,当然要严肃了。而现在大家是同事,一起工作,只是分工不同而已,没有必要那样严肃了。不过在比赛时,我还是会严格要求你们这些新人的。”

刘老师的话让我感受到羽毛球国家级裁判员大家庭的和谐与温暖,他们没有把我当作外人,而是看成一个需要帮助和扶持的新生力量。我在和其他裁判员交流意见和请教问题时,每个人都对我耐心指教,这些都坚定了我继续努力的信心。这次裁判之行,我不仅结识了张海春老师、周建飞老师、徐德魁老师等忘年交,还感受到国家级比赛的规范,对裁判员要求的严谨和对运动员的严格,使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地方组织比赛时的不足之处。

不断提升

作为一名新晋级的裁判员,我有机会参加了2011年的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羽毛球比赛裁判工作。我是作为司线员调入的,但到了赛场后,我被重新分配到计分组工作。掌握了电子计分系统的使用方法,这是我很庆幸的事情,因为我又掌握了一项临场裁判技术,而且这是在书本上和地方比赛中学不到的。

司线组和计分组是一个大组,归担任司线长的郁宏俊老师管理,他是当年考委之一,也是著名的国际级裁判。准备会上,郁老师让我懂得:在一场比赛中,司线员、记分员和裁判员、发球裁判员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好的司线员和记分员可以让裁判员更加省心、放心、安心,帮助裁判员使比赛更加流畅顺利地进行下去。以前我总想着做主裁判,至少也是发球裁判,对司线员和计分员的工作不太重视。通过大运会的执裁和聆听郁老师对司线工作、计分工作的讲解和分析,我彻底改变了以前的错误思想,从根本上开始重视司线和计分工作。

这次比赛对我有着很大的影响,我对裁判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裁判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主裁判、发球裁判、司线员、记分员只是分工不同,都是为比赛、为运动员服务的。我的思想成熟了,不再轻视裁判工作中的任何一个位置,哪怕擦地板,也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后来,我又得到机会参加2011年9月的全国锦标赛团体赛的裁判工作。经过去年的3次比赛,我收获很大,眼界开阔了,临场心理更成熟了,规则得到了充分理解和运用。在比赛期间看到其他裁判员的长处和自己出现的一些问题,将促进我继续学习,不断进步。这段心路历程,将对我这名羽毛球裁判新人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edwinchen]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