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综合体育 > 体操 > 正文

张成龙淄博参赛不回家 冯喆:其实他挺"闷骚"

2012年04月09日06:09舜网-济南时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掌声响起、高举奖杯、鲜花簇拥,这样的场景对于每一名运动员都是美好的期望,而在此时能与母亲的眼神四目相对,更是难能可贵。4月8日下午,淄博小伙张成龙(微博)在母亲殷切的注视下勇夺体操世界杯淄博站单杠金牌和双杠铜牌。展望伦敦奥运会,张成龙的母亲耿庆红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在伦敦“成龙”。

【赛场内外的张成龙】 一个低调的孝子

今年23岁的张成龙是地地道道的淄博人,这次回家乡参加如此高级别的比赛对他来说还是首次。虽然是带着世界冠军的光环回到家乡,但张成龙回家参赛极为低调。回到淄博之后,无论训练、比赛或者商业活动,张成龙从来都是和全队在一起,他甚至没有机会回家坐坐,只有在4月3日刚到淄博时,父母到酒店与他见了一面。张成龙表示,“我这次回来比赛不是探亲的,虽然很愧疚,但父母都理解。”

由于队里有规定,张成龙不能“常回家看看”,也无法单独接受专访。但在紧张的比赛和训练间隙,面对慕名而来的观众,张成龙总是先腼腆地笑笑,然后尽量满足每一个人的合影、签名等要求。在山东媒体眼中,他是最大的“猎物”之一,但行事低调的他经常让来到宾馆“蹲点”的记者们失望而归,即便在接受采访时他的话与其他运动员相比也是最少的。

这次回家,张成龙终于见到了妈妈,上次母子团聚还是在两年前。谈到母亲,张成龙终于打开了话匣,“我昨天就知道妈妈在观众席上看着我。这些年妈妈一直在幕后支持我,很多家里的事情都不和我说,不想影响我的训练。其实有时候我在电话里能听出来一些东西,我和妈妈都在坚持。妈妈的变化很大,虽然还是很漂亮,但确实是老了。”由于全队9日就要返京,留给张成龙和妈妈相聚的时间只剩下一晚,但这一晚对他已经是弥足珍贵。

【母亲眼中的张成龙】 内外兼修 内向更多

张成龙参加的双杠和单杠比赛靠近场馆东侧,在看台上,张成龙的妈妈耿庆红正密切注视着儿子在赛场上的英姿,她举着相机,记录着张成龙的翻转和跳跃。当张成龙最终稳稳落地时,她放下相机,也终于放下了紧张的神情,与全场观众一起,为张成龙欢呼呐喊。看到儿子单杠夺金,耿庆红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今天票紧张,家里就来了两个人。昨天亲友团有20多人,如果票能多点儿,一大家子人能来一大帮。”

作为冉冉升起的新星,张成龙的成长之路并不广为人熟知,但这条路绝非坦途。由于身材方面的限制,张成龙遭遇了国家队的“两进两出”,这条路上的点滴和艰辛,都牢牢记录在耿庆红的心中,“小时候的张成龙挺活泼好动,但很听话,不调皮。6岁的时候淄博刚成立体操队,教练认为他是个好苗子,就找到了家里,3年之后,成龙升到了省体校,2001年,成龙第一次去了国家队,但因为个子高,长得快,体能和力量跟不上,2003年他又回到了山东队,直到2009年,成龙终于有机会重返国家队,直到现在。”

儿行千里母担忧,耿庆红一开始不放心儿子一个人在外,但这种生活也锻炼了张成龙的性格。每一次团聚,母亲都能发现张成龙变得更加成熟和沉稳,“他的性格是内外兼修,但生活中他更内向一些。他在省队时,家里经常一周去看他一次,到了国家队后就很少见面了,没有家里的照顾,成龙变得更加沉稳了,这让我很放心。”

提到即将到来的伦敦奥运会,耿庆红并没有给儿子太大的压力,“我们当然希望他能参加奥运会并取得好成绩,但我没给他制定目标,只要他能报效祖国,报答支持他的体操迷和父老乡亲,我们就很高兴。”与张成龙一样,这位“冠军母亲”始终把团体利益放在第一位。

【队友眼中的张成龙】 低调“闷骚”的山东大汉

在高手如云的体操队内,张成龙的周围有很多高水平的队友,同时也是互相竞争的对手。在本次比赛中,他和队友 冯喆一同参加了双杠的比赛,最终冯喆取得冠军,张成龙名列第三。在冯喆看来,这种互相竞争的机制如同一种良性循环,督促着每个人去进步,“双杠这个项目两个人竞争金牌肯定更好,这种互相竞争、互相督促形成了良性循环,每天我俩都能比着练。邹凯(微博 博客)和张成龙的单杠也一样,也是每天比着练,有人竞争总比一个人独孤求败强。”

在训练场和赛场上,张成龙和冯喆同时接受教练陈雄的指导,在比赛之前,两个人也互相打气。在张成龙参加单杠比赛时,结束了双杠比赛的冯喆默默地站在场地入口,注视着好伙伴的一举一动。在他眼里,表面上低调的张成龙其实挺“闷骚”:“我们俩亚运会的时候是舍友,平时关系也很好,都能聊到一起,他欺负我,我取笑他,经常互相挤对。他可能在公众面前少言寡语,但在熟人面前话很多。他的性格挺好的,很老实,典型的山东大汉。人虽然低调,但低调有低调的华丽。”

作为张成龙的前辈,奥运冠军、现湖北省体操中心副主任杨威(微博)也对张成龙称赞不已,“张成龙平时在队内训练非常刻苦,去年鹿特丹世锦赛上,张成龙的发挥让我印象很深。虽然奥运名单现在无法确定,但他的机会很大。” 见习记者盖鹏

(时报淄博4月8日电)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