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综合体育 > 冰雪 > 正文

小女人李琰蕴藏大能量 铁帅集两种性格于一身

2012年02月29日09:39中体在线我要评论(0)
字号:T|T

第一次见到李琰(微博)是在都灵冬奥会上。那时,美国短道速滑明星阿波罗风头正劲。虽然他的实力不是最强,但身上那股巨星风范着实厉害,就连嘴唇下方留起来的一抹小胡子,都为许多女粉丝痴狂。当阿波罗艰难拿到男子500米金牌时,他第一个动作就是冲到场边,与一个身材娇小的东方女子紧紧拥抱。

她,就是李琰。我对她的第一印象并不深刻,但能把如阿波罗这般桀骜不驯的运动员收服,可见其娇小身体中蕴含的巨大力量。

没想到,第二次见面很快就来了。数月后,一个草长莺飞的春天,我接到了时任冰雪运动管理中心短道速滑部部长佟立新的电话,“我们主教练来了!”此时,李琰已到北京,成为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从首都机场到首都体育馆,李琰接待了一批又一批记者,尽管采访内容雷同,但李琰脸上一直挂着笑容,客气而礼貌。当时,她不到两岁的女儿bella(贝拉)会时不时地腻到妈妈身边撒娇,李琰的笑容会变得更加灿烂,舐犊之情溢于言表。

小女人,大能量,这就是李琰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她爱女儿,毫不掩饰,看到女儿时的温柔眼神,瞬间能将冰山融化。但作为教练,她是职业的,不到两岁的女儿只能大连—美国两头跑,还得计算着时差才能跟妈妈通个电话。

想女儿的时候怎么办?我曾问过李琰这个问题,现在想来,很残忍。她当时笑了笑,回答道:“哭呗!”两个字,个中滋味,唯有做过母亲的人才能深刻感受。

当时,李琰在事业上并非一帆风顺,队员不适应,一些曾回国执教过的好友也劝她,她也不是没想到过放弃,但骨子里的不服输与责任感,让她一步步坚持了下去。

有苦有乐,笑容伴着泪水,李琰走过了自己在中国队的苦乐年华。温哥华冬奥会上,她和队员们上演了包揽全部女子项目金牌的好戏,创造了辉煌战绩。走过荣耀,李琰心静如水。她说,她有遗憾,男队员在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后,没能站到领奖台上。她更遗憾,错过了女儿重要的成长时光……

柔情似水的母爱,铁骨铮铮的主帅,李琰偏能将两种不相干的性格集于一身。

在云南高原的夏训中,队员们汗如雨下,每人面前都是一摊水,李琰依然不留情面,逼着大家继续坚持,“后妈”的称呼不胫而走。“后妈也是妈,他们这么叫,没把我当外人……”李琰一点也不恼,还自嘲地找回了平衡。这不,到了赛场,运动员终于发现了“后妈”严厉之后的效果:自己变得强大了。

前几天,阿波罗以全球特奥大使身份来到中国,与李琰见上了难得的一面,“你还是那么年轻,妈妈。”阿波罗习惯称李琰为妈妈,“李琰是世界上最好的教练,中国队很幸运!”时至今日,阿波罗依然为李琰当年“抛弃”他而耿耿于怀,因为从回中国那天起,李琰就不再给他技术上的指导了,“我们是对手啊,呵呵!”李琰笑着说。

只差半个冰刀尖

20年前,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选手李琰在法国阿尔贝维尔掀起红色旋风。20年后,她已成为大名鼎鼎的金牌教头,率领斯洛伐克、美国、中国相继征战了三届冬奥会。回忆当年,李琰不无遗憾——

背景:在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举行的第16届冬奥会上,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选手李琰夺得500米银牌。

受访人:李琰(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首枚冬奥奖牌获得者,现为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

如果能穿越时光,李琰最想对20年前的自己说什么?“你做得很好,太出色了!”李琰笑着说。

记者:你还记得20年前参加冬奥会的情况吗?

李琰:我作为运动员参加了三届冬奥会——1988年,短道速滑是表演项目,我拿了1000米金牌和1500米、500米铜牌,还打破了两项世界纪录;1992年,在状态不好的情况下拿了银牌,特别兴奋;到1994年,冬奥会进行改革,同夏奥会错年举办,我那时状态已经下滑,但作为队伍中的第五人参加了比赛。

记者:你在阿尔贝维尔冬奥会拿到的银牌创造了中国短道速滑的历史,这枚银牌非常宝贵。

李琰:那是短道速滑首次列入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我拿到了女子500米的银牌。同在那届冬奥会上,叶乔波实现了中国在冬奥会上奖牌零的突破,时间比我早两天。

记者:你在1988年冬奥会上成绩不错,又是怎么备战阿尔贝维尔冬奥会的?

李琰:1988年后,我的状态不太好,1989年没有教练带,我就拼命练,跟男队员一起练,结果把脚后跟练伤了……那会儿队里涌现了一批新秀,张艳梅、王秀兰等人的成绩都不错。她俩早就被确定为参加1992年冬奥会的人选,我和另外几人的水平差不多,一直在接受考察,直到赛前两天,才得到通知,让我参赛。

当时的备战非常累,我没有一天松懈过,压力大得都不敢喘气,生怕别人看到你有一分钟没有在努力。到了奥运村,我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上场,记得报名即将截止的那个晚上,徐寅生(微博)团长带着辛庆山教练、丁自来教练,以及王应辅开会,看数据、看成绩……最后徐寅生拍板,李琰上!

记者:最终让你参赛,是不是因为你的经验更丰富?

李琰:我在短距离上的成绩不是很突出,起跑一般,但后程不错,过人技术也还可以。同我“竞争”参赛名额的那个队友起跑好,但后程差一点。

记者:知道自己能参赛了,你是不是非常激动?

李琰:得知能去参赛,我的心一直在狂跳。之前我也想过怎么去比冬奥会,但那都是遐想,假设。当时有个大道速滑运动员,一直帮我放松,她一个劲儿地跟我说,别想太多,别把比赛太当回事,平稳地参加就行了。可是当时心跳得呀……就强迫着自己去按部就班地准备比赛。

记者:你真正的实战准备好像只有两天?

李琰:那对我的“刺激”太大了,临阵受命,还想拿下来,运动员真的需要承受很多东西。我觉得那两天主要还是控制自己的心态。我觉得我在比赛过程中,心态把控得比较好。不然连续两天睡不着觉,还比什么赛啊。张艳梅和王秀兰在半决赛前就被淘汰了,那时候教练问我怎么样,我说,反正就剩我一个人了,拼呗!

记者:半决赛和决赛,都是拼出来的。

李琰:从2月18日打到22日,我比得比较顺。半决赛,我超越了一个人才进的决赛。决赛中,我的位次不好,抽到了第三道,美国选手卡迪非常紧张,首次出发时就摔倒了,我们重新回到赛道上起跑。那时候,我反倒镇定了,竞技状态出奇的好。过终点时,我和卡迪的差距只有半个冰刀尖,差了0.04秒。当时,短道速滑刚刚有了一些裁判规则上的变化,中国队没跟上国际潮流,没有掌握冲刺技术,就没练过冲刺,所以到了终点前不会伸脚,也就是说,我们国内当时并没有意识到技术和裁判规则的改变。如果那时技术全面一点,金牌也许就是我的了。

记者:拿到银牌,你兴奋吗?

李琰:当然了!我还记得当时把马尾梳得挺高的,眼睛这样式儿的(手指比画了一个向上挑的动作),就去领奖了。现在回想起来,胜利的喜悦好像就是一瞬间,听到很多人在喊、在叫,我也非常兴奋……现在想来,当年准备过程的那种努力、艰苦,反而让我刻骨铭心。

记者:除了银牌,那届冬奥会还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李琰:那时候,我们和几个大道的速滑运动员住在一起,一个哈尔滨的运动员每天给我按摩,踩腿。那会儿还年轻,觉得奥运村一切都很新鲜。冬奥会期间正好赶上情人节,每次进餐厅,都会有人发一枝玫瑰花,我们就特别奇怪,啥都不懂,之前没有情人节的概念,特别是那么大范围地送玫瑰花。我们几个女孩子拿着玫瑰花,连滚带爬地跑回位于半山腰的住所,特有意思。再有就是奥运村里的酸奶特别好喝,里面有水果,而且放在外面随便拿……哈哈!

记者:三届冬奥会的参赛经历,三届冬奥会的执教经历,对你而言哪届最有成功感?

李琰:作为运动员,我觉得还是1988年那届最有成功感。虽然那时短道速滑是表演项目,但金牌是一样的,参赛对手也是一样的。我记得那次比赛回来,国内大小报纸用了很多篇幅报道,印象特别深。到处做报告,小学、中学都去过,跟他们讲国歌响起来时的心情,奥运会上遇到的好玩的事情等等。

记者:从阿尔贝维尔回来是不是接着作报告?

李琰:没有啊。

记者:你夺得了银牌,是短道速滑的突破,怎么没去作报告?

李琰:都让叶乔波去做(报告)了,呵呵!乔波的成绩一直很突出,在世锦赛、世界杯上拿到了很多荣誉。能够代表冬季项目实现奥运奖牌零的突破,也是对她多年努力的回报。1992年冬奥会后,国家给了我很多荣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

记者:从优秀运动员到优秀教练员,你做了一个成功的转型。

李琰:当运动员时,生活很简单,做好自己就可以了。留在记忆中的挫折比较多,高兴的时候一笑也就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我还不够成熟,会调整自己,但不会总结自己。我认为自己是名刻苦的运动员,跟男孩子一起练,也有人说我是个聪明的运动员。我不知道,总觉得那么多人比我强。直到现在,我看以前的录像,还会看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

现在做了教练,我总是回忆自己以前当运动员时的经验,想着怎么才能让队员少走弯路。另外,作为教练,我希望自己能在团队中释放一种爱,让每名运动员都能从中得到提高。(本报记者王向娜)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billkkli]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