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综合体育 > 羽毛球 > 正文

羽毛球双打战术的研究综述

2012年02月07日16:04羽毛球杂志我要评论(0)
字号:T|T

羽毛球双打相对于单打,具有更多的战术组合,因而战术对比赛胜负的影响也更大。然而,关于双打项目的战术组合、实战效能等问题,同仁的认识差异性非常大,且少见于文字。此外,现有的羽毛球教材中重点突出的是单打,对双打项目的介绍比较单薄,针对性战术内容少之又少。为此,本文通过研究大量文献资料,结合自身的教学训练经验,对羽毛球双打战术进行全面的资料分析,以期为现代羽毛球双打训练提供参考。

一、关于发接发战术的研究

发接发历来是双打运动员的一项重要技术,比赛中运动员在发接发上表现是否稳定、通过前4拍能否更多地获得主动进攻的机会,是得分与失分的重要环节,有着特殊的战术意义,所以双打运动员普遍重视这一环节的争夺。

楚小昆在《新赛制下羽毛球顶尖男双前3拍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了13 场比赛,第3拍接球共计 1070 个,其中局胜方590 个,局负方480 个,得出数据显示:局胜方第3拍比局负方第3拍制造了更多的优势状态,而且局胜方第3拍失误率较低。戴金彪在《当今羽毛球男子双打技战术运用情况的分析》一文中指出,男子双打决出胜负频数最多的是在前4拍,且在发接发的得分上,胜方普遍高于负方。而女子双打决出胜负拍数段落最多的是 6~12 拍段落,可见发接发对男双比赛的影响更大。

接发球状况与发球的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发球变化多、质量高,接发球方就相对被动,发球方有利于控制局势的主动,对获得胜利有利。不过,大多数研究表明,双打比赛中发球一方更多处于弱势状态,即想通过发球直接得分或取得主动的概率较低。楚小昆通过对1129 个接发球进行统计发现,现今顶尖男双接发球被动率较低,为8.7%,接发球一般率为42.1%,接发球主动率达33.6%,而接发球的得分率高达10.5%,说明了接发球方整体上占有优势。

对发球线路的研究表明,当今世界顶尖高手发球的落点区域在1号区的比较多,主要原因是2号区与发球方的距离比1号区更远,发到2号区的球容易被对方扑。另外,2号区距边线较近,接发球方平推直线边线很容易,这样就加大了第3拍击球的难度。楚小昆通过上文研究认为,由于5区落点和4区落点基本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发5号区配合变化发4号区可有效缓解发5号区被扑压的压力,可以把这两个落点的结合视为发球策略中的一条主要线路策略。他在对比运用这两种线路策略的发球频率时发现,在右场区发球时,发5、4区前后场变化线路的最多,而在左场区发球时,运用网前1号区线路的最多。

田俊宁对2001-2002年4项国际重要赛事中男双的第3拍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论为:发球方可根据接发球的规律有目的地发球,做好第三拍的封网,如:发球到1号区时,接发球打到2号区的次数最多,而且这个位置第3拍的被动率和失误率也最高。蔡军的研究指出:男双接发网前内角 1 区小球时,回击中路5区既稳妥又有较强的攻击性;若是回放网前 2 号区,则可取得较高的主动率。

二、关于进攻战术的研究

赵同庆在《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双打运动员技战术特征分析》一文中对30场世界顶级水平比赛录像分析得出:杀球的使用率31.8%在所有技术中位于第二,得分率为79.8%;男双比赛中主要是以自己的主动得分为主,其比例为53.3%;在失误方面,则主要以非受迫性失误为主,所占比例为28.8%,而主动失误和受迫性失误分别为14.5%和3.40%。

有研究表明,女双杀球的使用率也是位于第二,但潘莉在对19届尤伯杯赛中国队对韩国队4场女子双打比赛的杀球得分率进行统计后发现,杀球得分率最高的一场为22%,最低的仅有8%。对此潘莉认为,女子双打杀球的数量和杀球的得分率不一定成正比,杀球的得分率不是取决于杀球的数量,而是取决于杀球的准确性,并且建议应把杀球作为“引线”,通过灵活运用杀球来创造封网的机会。

由于男双的杀球得分率比较高,双方都会想尽办法抢网前迫使对方起高球,从而为自己抢到进攻的机会,因此前半场的争夺对男双比赛就比较重要。而由于女双杀球的得分率比较低,选手们都不会太在意暂时性的被动状态,所以前半场对于胜负的影响相对要低一些,双方攻防转换也会增多,因此对于攻防阶段的把握在女双比赛中是极其重要的。

邱培康在《试论杀球技术的功效与运用》一文中认为,杀球在比赛中的功效主要表现在直接得分、造成有利的得分机会、抑制对方的进攻,转化场上的攻守态势,并提出运动员杀球的多和少往往与比赛双方的打法特点、攻防能力等因素相关联。因此,应该提倡依据具体情况合理地使用杀球。

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进攻战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攻中路战术:目的是为了限制对方不能抽出大对角,并有利于下一拍的连贯封网。

攻立线、小对角(小交叉)战术:主要对付左右两边摆臂较差的防守者。一左一右,使对方来不及调整防守的站位。

攻大对角战术:有利于两人轮转进攻。

边攻边、中攻中战术:球路不太复杂,便于同伴在网前配合封直线。

一人攻直线一人攻对角战术:适合于让后场攻击能力差的人轮转到网前去,发挥我方较强的进攻队形的威力。

攻人战术:集中攻对方的弱者,以我之长克对方之短。

攻弱点战术:针对对方技术上、思想上的弱点进行攻击,“攻人战术”、“攻思想上胆小者的战术”都属于这一范围。

吊杀结合战术:进攻时结合吊杀,打乱对方的防守阵容。

短杀结合长杀、轻杀结合重杀战术:打乱对方的防守站位和节奏。

俞继英在《奥林匹克羽毛球》一文中指出:羽毛球双打实战中,要求进攻方选手保持冷静的头脑,利用良好的过渡球技术,比如突然的轻杀、点杀、假动作吊球、放网前球等,始终保持本方掌握进攻的主动权,通过耐心调动对方,打乱其站位准备,以创造最好的进攻机会,取得进攻的最佳效果。

三、关于防守战术的研究

在羽毛球双打中,积极的防守也是必不可少的得分手段。国家羽毛球队女双组教练潘莉认为,攻守兼备已经成为双打技战术的发展方向,即要求运动员攻中能守,守中寓攻,积极防守,力争主动。从一定的意义上说,防守是进攻的开始,是由被动转为主动的重要环节,其最大目的在于让对手下一拍不能连续进攻,至少使其进攻效率减低,并寻找反攻的机会。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防守战术:

挑球战术:针对在后场两边移动比较慢的队员,把球挑到进攻者的另一边,通过充分调动对方的移动,从中寻找反击进攻之机。张金在《对中外羽毛球女子双打比赛阶段击球技术运用的对比分析》一文中,通过对6场女子双打比赛的击球技术统计得出:使用率最高的是挑球技术,所占比率达到 26.1%。

直线中场球战术:球要平网过,刚好越过封网队员而落在后面进攻队员的身前,迫使进攻队员放网前或者将球挑起。

挡网前战术:把球挡到网前,弧度较平,要求贴网而过,而且要有的一定速度。当对手封网队员的站位距离球网较远时,这是最好的办法,但打完以后跟进要快,否则起不到转守为攻的效果。

彭美丽1993在《对羽毛球男子双打守中反攻技术的初探》一文中对国内外优秀男子双打选手的防守技术(抽挡、挡网、挑球)进行了统计,发现挡网是稳妥性和成功率最高的技术,达到72%,而挡网的线路主要是挡两边,达67%和68%,挡中间的线路只有19%。她认为挡网主要是打落点,以柔克刚,球的速度比较慢,打中路容易被对方封网。

平抽战术:将杀过来的球平着抽回去,使对手在杀球后来不及还原,造成被动或者不能继续进攻。这是非常具有进攻性的回球。但平抽斜线时要注意,球必须穿越对方网前队员的拦截,否则自己将更被动。 赵同庆的统计显示:优秀男子双打选手比赛时的抽球使用率为34%,高居榜首,得分率为48.0%。

打漏洞战术:根据对方采用的进攻方法、轮攻时的站位、进攻的规律,判断哪里有空隙和漏洞。例如进攻一方杀完对角,网前封网者想退后进行轮攻,这时漏洞就在直线网前。

四、关于防守反击战术的研究

防守反击的前提是意识超前,在进攻方还没出手击球之前,防守一方已经预判到对方的进攻路线,通过加快节奏,在对方还没来得及回动之前就把球快速打到空当处,从而由防转攻,甚至直接得分。郑金青把双打意识定义为:以双打规律和特点为基础,预先判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变化,及时地做好准备和采取相应对策的能力。运动员如具有良好的双打意识,就能在赛场上根据攻守态势,采取最恰当的对策,主动寻求和掌握战机,克敌致胜。

彭美丽(1993年)认为高质量的挡网是防守反击的必要条件,挡网后仍然没有得到反攻的机会是因为缺乏快速跟进抢网的意识,这样对方就可以从容放网,而防守一方只得再次挑球,继续防守。

男双比赛中,抽挡所造成的对方直接失误率最高,占抽挡总次数的26%。抽挡的特点是平、快、狠,一旦对方进攻时球的落点不好或球速较慢,利用抽挡打对方的两边空当或打对方网前封网队员的追身球,进攻一方就很难处理,经常会出现失误,或不得以被迫起高球。这就是抽挡直接造成对方失误率最高的原因。但抽挡一定要掌握时机,切忌走中路密集区,同时尽量避开封网队员,才能达到守中反攻的目的。

高 军(广州羽毛球队) 陈天龙(上海羽毛球队)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billkkli]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