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中国足球 > 其他 > 正文

大连足球的现状调查 校园绿茵支撑实德阿尔滨

2011年12月05日07:23半岛晨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你,还爱足球吗?

——大连足球的一校一队一人

在如今中国足球的大背景下,远离职业足球的人越来越多,父母已经越来越不愿意让孩子从事足球运动。但足球毕竟是世界第一运动——事实上也只有中国人还在质疑这一点——足球能够带给人以快乐,学会团结奋战、分工协作、互相帮助等等品质,更能强身健体。在我们足球城大连,“足球热度已经不断下滑甚至衰落”是多数人的共识。但是,足球在大连究竟有怎样的基础,群众参与的足球究竟有多大规模?这与大连足球的复苏肯定是密切相关的。

我们的调查,从大连足球的普通一所中学,到一支业余球队,再到一个极具号召力的女足国脚,希望从这三方面,全面呈现大连足球的现状。大连足球已经有了中超德比,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足球就将迅猛发展。该如何做好基础工作,如何让更多人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是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显然,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也存在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拯救我们的足球。

我们所调查的一所学校、一支业余球队、一名前国脚,是想通过他们的经历,来全面展示大连足球的现状。前国脚韩端(微博)代表的是女足的状况,虽然我们并未对女足展开生存环境更深入的调查,而是更倾向于描述韩端的情感生活,但显然女足的情况更为糟糕,不过仍存希望。

提起青训,但凡对中国足球有些了解的人,就一定会想到大连的东北路小学。从这里走出去的国脚不计其数,就在2日为小女儿莜莜举办的生日宴上,冯潇霆还发自内心地向恩师柳忠云表示感谢,称其为足球教父。不过,最典型与最有代表性还不能画上等号。东北路小学代表的是青少年球员培养体系的最高水平,而随意选择出来的非典型性学校,更能反映出大连校园足球的发展状况。调查从一个13岁的初二学生开始。杨子衿,前沙河口区中心小学校队成员、现辽师大二附中校队成员、阿尔滨俱乐部梯队球员,司职左前卫。

为啥踢球?为锻炼身体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但在孩童时代,方向是由家长定的。杨子衿的父亲杨少明说,当初之所以让儿子去踢球,是因为小学一二年级时,杨子衿性格有些懦弱,吃饭也不好。为此,他有意识地安排儿子去参加体育锻炼。有一天,爷俩路过人民体育场外场,刚好看到市足协的马宁渤教练带着一群孩子在那里练球。让儿子去学踢球的想法就这么偶然产生了,杨少明笑称,因为儿子没有任何基础,身体也比较单薄,刚开始教练还不大想要。好说歹说,才同意让杨子衿在旁边跟着。就这样,足球走进了杨子衿的生活。

小朋友本人是怎么想的?事后,杨少明也问过儿子,虽然后者死活都不承认,但当爹的依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小孩儿可能都有这样的心理,看到参加校队的同学都穿着统一的队服,挺威风的,就会比较羡慕,自己也想着要加入进去。 ”初学时是一张白纸,逐渐,杨子衿可以颠上两三个球,然后是七八个,几十个……因为在马宁渤教练手下接受了专业训练,他也很快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进入了沙河口区中心小学校队。“我感觉,从那时候开始,子衿明显自信了许多,因为球踢得有点模样,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他开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杨少明说。因为儿子踢球,当父亲的就开始关注相关的情况。“杨子衿是97、98年龄组的,感觉他们这批踢球的孩子稍微多了点,但也不是太多。他们下一批一下子就多了很多,我记得那时候学校好像也挂了个什么‘绿茵工程’的牌子。 ”当时学校里的足球氛围,给杨少明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大连市的绿茵工程是从2007年开始启动的。 ”大连校园足球办介绍说:“97、98年龄组规模要小一些,99、00年龄组规模就已经上来了。 ”

绿茵工程是大连体育局、大连市足协针对大连足球基础坍塌的状况,从2006年开始筹划,次年开始逐渐投入运作的足球基础工程。据介绍,在此之前,大连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情况已经很不乐观,除了沙河口区体校、东北路小学外,市内其他3个区都已经没有了队伍。而在绿茵工程推行两年后,体育总局携手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校园足球。这与大连的思路不谋而合。

学校缺啥?场地和教练

不管是叫绿茵工程还是叫校园足球,大连又领先于全国两年,现在,97、98和99、00这两个年龄组的球员,都已经陆续进入到实德和阿尔滨这两个中超俱乐部的梯队了。杨子衿也是其中的一个,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阿尔滨俱乐部面向社会选拔梯队球员,杨子衿成功入选。那时,他是沙河口区中心小学校队主力。两年之后,杨子衿已经是一名初中学生了。在辽师大二附中,他依然是校队主力。

大连市绿茵工程计划中,共有三级竞赛体系:校长杯、区长杯和市长杯。作为校队成员,杨子衿今年还参加了区长杯,他所在的辽师大二附中获得了沙河口区第三名。问杨子衿同学们踢球的多不多,他的回答是:“多啊,中午经常有50多人在操场上一起踢球。 ”而在俱乐部梯队,杨子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相对要少一些,99、00年龄组的球员则多很多,绿茵工程的推动逐渐出效果了。

学生们踢球,受限制最多的是场地,这也是目前大连足球发展最大的瓶颈。在职业层面上,目前能够举办中超比赛的只有金州体育场,在最基层,缺乏场地更成为很多学校共同面临的问题。条件不允许,有时候学生们甚至要拿单杠当做球门,为的就是能在课间休息时过一过瘾。“从这个角度来说,篮球比足球更有市场。 ”作为一名家长,杨少明颇有感触地说,“篮球在场地方面要求要简单得多,有个篮筐,两三个人就能玩。足球不行,过去都说,在路上摆两块砖头就能踢,现在车这么多,谁还敢在路上踢? ”

另外一个限制是教练力量。目前,大连校园足球发展全国领先,绿茵工程布局学校多达99所,年底之前还会有所增加,校园足球布局学校更是多达156所。大连市体育局、大连市足协专门出资培训了30名教练,他们多为从中超赛场上退役下来的球员,定期到各个学校进行指导。只是,经费有限,30名教练还是不够。体育教师虽然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毕竟他们教育的重点并不在足球。 高级记者隋海涛

我们为什么做调查?

自从2005年夺得双冠王以来,实德队成绩连年滑坡,已不再被认为是一流强队。由此引发的疑虑是,大连足球不行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大连依然拥有坚实的青训基础。曾经有一段时间,受足球大环境影响,大连踢球的孩子大面积减少。但从几年前大连市体育局、大连市足协大力推行绿茵工程以来,情况已经有了明显改观。

中国家长为难了

孩子踢球了学业怎么办?

作为一手将儿子带上足球道路的父亲,杨少明对儿子的未来并没有太多设想。“一切都顺其自然。 ”这也代表了很多青少年球员家长的心声,他们希望能够妥善处理好孩子的学业与足球的关系,一旦二者之间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他们大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上小学的时候,学业和足球之间没有矛盾。校队要求每天7点钟到校参加训练,只需要早点起来,不会影响功课。放学后再去训练,也同样什么都不耽误。小学作业少,完全可以做到兼顾。但上了中学就不一样了,功课越来越紧,训练时间必然要受影响。 ”杨少明说,他会与儿子一起,妥善安排时间,但绝对不可更改的原则是学业必须得到保证。“让孩子踢球,首先是希望他能够好好锻炼身体,有个特长。作为家长,如果让孩子踢球以耽误学业为代价,我心里肯定不托底。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他确实踢出来了,我也不会阻止他。 ”

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学习压力都非常大。如何做到齐头并进,同时发展,是个很大的课题。让杨少明欣慰的是,5年下来,儿子的学习几乎没受影响,球技在俱乐部几位教练的悉心调教下也还不错,只是身体还有些单薄。但他觉得自己的目的已达到了,至于将来,儿子到底会踢到哪一步,他根本就不去想,“一切都顺其自然。 ”

高级记者隋海涛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lukeguo]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