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评论 > 名家专栏 > 正文

孙保生:后姚明时代该偷师94黄金一代选材

2011年09月29日07:57北京晚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孙保生

有人说“无姚”的中国男篮亚锦赛夺冠,标志着中国男篮开始走出“姚时代”。对此我不敢苟同,因为眼下的这支球队不仅水平参差不齐,且远未形成鲜明的风格特点,根源在于中国篮球相当一个时期以来,在选材和训练上都陷入误区,致使中国篮球不仅未能真正融入世界新潮,快、灵、准的传统技术风格也已丢失。

足球、排球的青少年基础正在萎缩,所幸喜欢打篮球的孩子并未减少。但是,各地体校和青年队偏重于挑选那些将来能成长为“巨人”的青少年,毕竟将来的“小巨人”进专业队的把握大,不行还可以上大学球队,输送队员的教练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奖。这导致不少有篮球天赋的小个队员被拒之门外。我国的青少年篮球训练,还陷入了另一个误区,千篇一律的成人化训练,忽视了因人、因材施教,更甭说有针对性的精雕细刻了。如此训练必然是基本功不扎实,技术不全面,特点不突出。

就在亚洲女篮、男篮亚锦赛先后举行之际,恢复了曾经取消的青少部编制的篮管中心,在秦皇岛办了两期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篮球训练营。营员有高有矮,有壮有瘦。教练员说,他们已经意识到发现和培养外线球员,特别是控球后卫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了。但据观察,这些苗子存在“一熟三差”现象,运球最熟,传球、防守、篮板差。成年队存在的问题,在孩子们身上同样体现着。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中国女篮当时能先后斩获奥运会、世锦赛银牌,中国男篮能涌现94黄金一代,不仅得益于兵将广,更得益于基本功扎实、技术全面、特点突出,而这正是国家队和地方教练全面选材、因材施教、精雕细刻的成果。中国篮球欲重新跻身世界强队之,就必须在继承传统技术风格的基础上,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理念,切实抓好青少年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尽快缓解人才断档的窘境。否则,中国篮球极有可能坠入谷底,这绝非危言耸听。J087 J189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youlesu]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