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篮球_CBA > 中国男篮 > 正文

北京晚报:老将难退后继无人 男篮需反思

2011年09月28日15:52北京晚报陈嘉堃我要评论(0)
字号:T|T

在武汉男篮亚锦赛上,中国男篮将失去了6年之久的亚洲冠军重新收回自己手中。在最大敌人伊朗队早早出局的情况下,中国队最后两场比赛之艰难出乎大家的预料。在为中国队欣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并正视中国篮球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其中,中国队后备人才的缺乏,尤其令人担忧。

中国队夺取亚洲冠军的过程中,老将贡献极大。半决赛对阵韩国队,王治郅、朱芳雨、刘炜这三位老将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王治郅面对河升镇的防守,不仅在进攻端起到了作用,贡献了15分和3次助攻,防守端的9个篮板也足以体现他的作用。身为队长的主力控卫刘炜,在进攻端异常活跃。对韩国一役,刘炜的突然爆发帮中国队拉开了比分,他贡献了11分3次助攻。朱芳雨虽然一直有伤,但每每中国队遭遇困境时,朱芳雨拿手的3分球和突破能力,都是中国男篮的利器。

王治郅35岁、朱芳雨30岁、刘炜31岁,这次因伤未能出战的王仕鹏也是31岁。这意味着2012年伦敦奥运会之后,上述4名中国队的首发球员极有可能相继退役。没有了姚明,如果再缺少了这几名老将,中国男篮还可以依靠谁呢?

CBA职业化已经16个年头了,但最近七八年来,几乎没出什么人才,国家队打来打去,担纲的还是老队员。业内有人为此质疑篮协的外援政策,剥夺了国内年轻球员的上场时间。CBA联赛中,各家俱乐部最关键的时刻,球都是在外援手里,国内球员没有机会在关键时刻展示自己,长期自信心受到压制。

也有人将人才匮乏的现状,归咎于中国篮球现行的培养体制。在青少年球员的培养上,中国篮球有些过于追求高大化了。以中国男篮最匮乏的控球后卫为例,一些很好的后卫球员,在初中、高中阶段,往往因为身高不足就被淘汰了。从技术角度看,中国男篮在后卫培养上缺乏一种延续性。

在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下,再加上传统的体校模式,培养出来的年轻球员不堪大用,俱乐部为了短期获利只能聘请高水平外援来保证成绩和票房。外援的强势,本土球员的弱势,两者形成了恶性循环。

幸运是一时的,中国男篮在明年的伦敦奥运会上还会有这样的好运气吗?赢得比赛,最终还是要靠实力。

本报记者 陈嘉堃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ramonesli]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