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评论 > 综合体育 > 正文

新华网:全民健身难 不仅是缺设施

2011年08月08日16:12腾讯体育[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8月8日将迎来中国第三个“全民健身日”。在各地轰轰烈烈“全民健身”活动背后,事实上却是当前群众健身运动依然存在不足,“小胖墩”越来越多,“啤酒肚”越来越年轻,中老年慢性病越来越普遍,“亚健康”成了各年龄段人群的共同忧患。一般认为,“全民健身难”关键在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足,然而事实上,设施缺乏只是原因之一。

自1995年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我国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数量和面积显著增加。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各类体育场地面积已超过100万个,共建设全民健身路径16万多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3万余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近3500个,“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活动”让绝大部分在校学生有了更多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根据今年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到2015年,全国各类体育场地达到120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

应该说,随着这些年政府建设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的力度显著加大,民众的身体素质应该有明显的提高,然而一项统计数据却让这一推论难以立足。今年5月公布的“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显示,2000年以前,学生的肥胖率还不到1%,但10年后,学生的肥胖率和超重达到了20%。

由此可见,推动全民健身,缺的不仅是公共体育设施;稍加分析,至少还有三个方面的欠缺。

一缺认识。一直以来,认为体育运动“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错误认识没有完全在人们的意识中消除。在小学里,家长们愿意让孩子参加音乐、绘画、书法等辅导班,却少有家长把孩子送去打球、跑步、学操;在中学里,升学的压力让处于成长发育黄金期的青少年把更多的课余时间花在补习班上,偷偷打场球还要面临被父母责备的风险;在大学里,多数学生忙着学英语,忙着考证,忙着实习,成天“混迹”于球场的人冷不防会被同学讥笑为“真有闲”……在成长的年龄里,身体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缺习惯。习惯成自然,而习惯的养成大都在于一个人的成长阶段。在成长的年龄里没有养成体育健身的习惯,在成年以后自然需要更大的努力和坚持。我们常常看到,年轻人习惯把闲暇时光消耗在聚会中、饭桌上、KTV里,成年人习惯把节假日消耗在棋牌室、电影院甚至懒觉里,反倒是很多老年人,活跃在清晨或黄昏的公园、绿地里,打拳、跳舞、舞剑,玩得不亦乐乎。如果更多的青少年和上班族也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那么将来活跃在运动场所的人便会越来越多,而躺倒在病床上的人则会越来越少。

三缺时间。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期间,看台上总会掀起某种热潮:羽毛球热、网球热、游泳热等,而每当记者询问体育迷是否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时,得到最多的两个答案是“很少,因为没场地”,“很少,因为没时间”。场地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时间的问题却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通病,尤其是缺乏运动的上班族;在快节奏的时代里,“白加黑”、“5加2”的加班工作早已司空见惯,因为一个“忙”字,忽略了身体、忽略了生活甚至忽略了自己。如今,“有钱”或“有闲”总是成为讨论的热词,二者是否可以兼得,抑或该如何平衡,值得全社会思考。

总而言之,“全民健身难”缺的不仅是公共体育设施,还在于如何让这些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健身设施得到充分利用而不至于腐蚀生锈,更在于如何让所有人以及整个社会形成注重健康的意识和享受运动的快乐。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youlesu]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