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综合体育 > 乒乓球 > 正文

削球手武杨十年磨一剑 90后小将梦想才刚起步

2011年06月16日05:33三晋都市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削球手武杨十年磨一剑 90后小将梦想才刚起步

中国乒乓球队女队队员 武杨

如果问哪三个字与“武杨”两个字关系最为密切,答案只能是,削球手。如果问,又有哪三个字是第二密切的呢?答案是“九零后”。

在外人看来,削球手——一个没有太多上升空间的打法、“九零后”——一个尚不成熟的年龄;但集这两大标签于一身的武杨,在过去的一年中,连续闯入人们的视线;她的名字,开始被更多人知道。

第一次世界大赛之旅,武杨在一个月之前完成。在获得鹿特丹世乒赛单打资格之前,武杨先获得了斯洛文尼亚和波兰两个分站赛的单打冠军;前者让她成为最近五届直通选拔赛中第一个突围的削球运动员,后者则让她获得单打资格无限接近。最终,武杨赢得了国家队教练组的信任,第一次征世乒赛就参加单打,这是连丁宁、刘诗雯(微博)都没有得到的待遇。飞赴鹿特丹之前,武杨给自己定下了目标,第一,不要输给外国选手;第二,夺得一块奖牌。最终,这个既定计划武杨完成了一半。在八强战之前,武杨一路连克俄罗斯选手米哈伊洛娃、德国的孙祯琦、新加坡老将李佳薇、白俄罗斯的帕夫洛维奇;最后在四分之一决赛时,不敌队友李晓霞(微博)

世界大赛的初体验,给武杨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世乒赛与其他比赛相比,有很多种不同,无论是赛场气氛,还是观众或者媒体,外界的重视程度也影响着运动员的心理。每个运动员都在做着艰苦的准备,想赢的欲望很强,困难非同一般比赛。”世乒赛结束之后,武杨的国家队主管教练闫森和她一起总结了比赛,教练肯定了武杨的发挥,问题出在思想经验、技术细节;要想在大赛中抗衡,能力还得进一步加强。

事实上,武杨在升入国家队也就一年半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初出茅庐的武杨在证明自身的同时,也证明了削球打法还是有竞争力的。一直以来,削球打法一直处于“被保护”的位置;而武杨却从看似不利的形势中,在高手如云的中国女乒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为什么武杨能够迅速崛起?山西队教练卜帮民的答案是,一是国家队的竞争选拔机制好,一是武杨自身练得刻苦、有进取心。特别是最近半年,武杨逐渐完善自己的技术打法,在削球的基础上糅合更多的攻击性。近来比赛,武杨削球反攻的时候非常多,无论对机会的寻找还是把握,武杨都有了大幅度的进步。

一年之间

从莫斯科团体世乒赛的替补到鹿特丹单项世乒赛的主力,武杨实现了这样的飞越。如果要看世界排名的话,从今年1月份的第二十二位,到今年5月份的第七位,武杨的攀升速度,让人称奇。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这或许不能算是一个多么骄傲的成就,但却发布了属于自己的一段青春宣言。时间的水流终将带走“90后”的青涩;但做一个优秀的削球手,却是武杨不变的追求。

在武杨的微博中,贴有这样一张照片——蔚蓝天空下,武杨踮起脚尖,双手放在嘴边做喇叭状,向着远方呐喊。这是一个有梦的姑娘。

心境宽度量大

女子削球手夺得世界冠军,还是30年前的掌故;即使管建华在第39届世乒赛的女单第三名,距今业已24年的时间。在外界的印象中,削球打法纵然观赏性强,却是难成大器。而武杨认为,这的确是一个相对艰巨的目标,但也不是不可能,关键看自己有没有这个野心。在武杨看来,外界认为削球手夺得世界冠军很难,一方面是削球手近年来没有达到这个高度;另一方面,削球手对自己的信心也不是很足,也认为这是个不可能的任务。那么,站到这个高度上,还需要多长时间?“还得一步一步去走,下一次大赛,总会比这一次有一些进步。”武杨不急不缓。

卜帮民教练最欣赏武杨的一点是,心境宽、度量大。武杨虽然是一个19岁的姑娘,却没有小女孩儿的小心眼、小脾气。有大格局才能有大成就,这是一个优秀运动员的必备品质。

卜帮民对爱徒充满信心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武杨能打硬仗。在国家队,除了刚进一队时输过冯天薇一次,她在“外战”中再无败绩。而在山西队中,武杨也在很多场硬仗中发挥出色,有乒超保级战也有全运会的冲八关键战。

十年

十年的脚步,从出发到现在。教练卜帮民记忆犹新,刚被选到省队的武杨,还是个非常瘦小的姑娘。也正是因为身虚体弱的原因,武杨被父母送到了阳泉体校,练习乒乓球。

十年是一段无法遗忘的路。从事某个项目的运动员,大多都有在这个领域的偶像;但冥冥之中奇怪的是,很多人的扬名,却是从击败自己的偶像开始的。直通横滨选拔赛,李晓丹(微博)击败了偶像张怡宁(微博),最终走上横滨世乒赛场。武杨也是如此。2006年的全国锦标赛,14岁的武杨战胜了偶像王楠。在自己的偶像身上爆冷,让一个后起之秀再无心理障碍,意识到实现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十年是一颗久经锤炼的心。武杨告诉自己,心态最重要,在最困难的时候要坚持。武杨所说的困难时期,是在国家二队的最后一年。看着身边好多和自己水平相当的队友都通过努力打到了一队,自己却没有什么成绩,压力比较大,后期对自己信心不足,进而开始怀疑自己。武杨还有一个“第六人”的称谓,去年武杨成为中国女队除五大主力之外的替补队员。“去不去莫斯科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能够随队出征见证一些东西,对我后来也有很大帮助。”

“现在回顾十年,好像很漫长,但一步一步走过来,觉得也就是一眨眼的事。”武杨很平静,“现在才是刚刚起步。”

首席记者 李清伟/文 本报记者 戴晓杰/图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jaywen]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