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综合体育 > 综合其它 > 正文

功夫已成中国自恋产品 过度渲染令其失去本色

2010年09月01日11:50体坛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体坛网记者组关于武博会的新闻报道,看起来有些让人目瞪口呆。一会儿是体重相差可能超过20公斤的女子摔跤选手较量,一会儿又变成了相扑选手在过招。武博会全名,应该是“首届世界武博运动会”,包含了摔跤、柔道、拳击、跆拳道、空手道、武术(套路和散打)、泰拳、自由搏击、剑道等古今中外各种和“功夫”关联的运动项目。

武博会并不是和“武术”、“功夫”等具备传统中国搏击概念相关的唯一事件,过去两年,尤其在2008北京奥运之后,各种与“武术”、“功夫”、“搏击”、“格斗”相关的赛事层出不穷,一片全新的体育市场似乎突然出现了。

2009年夏天,央视体育公司在黄山大力推广武术擂台格斗形式的WMA赛事,央视体育频道以充裕的黄金时段进行播出;更早时间,有新华财经背景的媒体团队,通过与一些地方卫视的合作,开始在电视平台上播出各种“搏击风云”类型的节目,以图培养潜在的受众;2009年年底,中泰对抗赛,被炒作得喧嚣一时……

2010,围绕“功夫”概念组织的各种搏击赛事方来势更猛,国际上每一种叫得响名号的“功夫”搏击赛事,都将目光瞄准中国。老牌的拳击经纪人唐·金开疆拓土的计划仍未搁置,各种和拳击这种主流运动不相似,却各具特色的搏击赛事纷至沓来:日本的K-1,美国UFC和WWF,已不仅仅是琢磨中国市场,而是逐渐摆开阵势、搭建架构。源自美国拉斯维加斯的UFC,业已聘请前NBA中国总裁马富生为亚太区总监,鼙鼓动地而来。

于是一场中国功夫和西洋搏击的对抗可能出现。只要将搏击赛事包装得能吸引观众,盈利模式就不难寻求。在包装上,来自西洋或东洋的搏击赛事,对中国本土功夫赛事,有着不小的领先优势——这些项目已度过了一定的成长期,在产品质量、处理媒体关系、形象包装和迎合受众等层面,均拥有过人的丰富经验。而中国本土功夫赛事,虽然过去两年出现不少,却在这几点决定职业赛事命运的环节上相当脆弱。最基本的一条,产品质量,不论WMA还是各种擂台对抗,都找不到一种适合的媒体方式,来展现中国功夫魅力。

功夫的魅力到底是什么?这和中国武术的传统价值,属于两个不同话题。武术早就变成了强身健体,技击性能萎缩的概念,功夫则在各种文艺娱乐作品传播中,被虚幻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千古文人侠客梦?“功夫就是中国文人自卑和自恋的幻觉产品。”这是一位资深媒体人给出的辛辣评价。

体坛网特别推荐:
·19日动态:国羽再揽五金女排亚洲杯首胜
·一周综述:纳达尔"金满贯"
·揭秘花游姐妹花背后的男人
·点击进入体坛网>>>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