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综合体育 > 冰雪 > 正文

“外教”李琰水土不服 特殊身份助其绝处逢生

2010年04月08日17:48中国新闻周刊我要评论(0)
字号:T|T

沟通不畅矛盾激化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了解,李琰发现:随着杨扬、李佳军的退役,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短道速滑在梯队建设、技术、管理等许多方面都处于瓶颈期。

“我在美国队,看到的都是中国队的优点,了解并不深入,顶多是通过比赛看看整体状况。一旦决定要回来之后,就开始看问题,但是越来越觉得有点力不从心了。”李琰说。

到任最初,李琰手下共有7名女队员和6名男队员,年龄结构上存在不合理,半年之后,又出现了一些严重的伤病。“除了王濛之外,中国队可以说就是一支中等或者中下等水平的队伍”。

那段时间,李琰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李琰和冬季中心协议的执教目标——温哥华冬奥会拿下两枚金牌。而其时,除了王濛的500 米略强之外,没有第二个夺金点。

“而且协议里还明确规定,中心如果单方面结束协议的话,只要补给我几个月工资,而我如果提前离开的话,则要返还一大笔补偿,那就意味着如果中心对我的表现不满意,我随时可能面临失业。”李琰说。

加之队员对李琰带来的训练方法还不适应,不理解、不配合,队员和主教练间的关系不甚融洽。

如今,回忆起磨合期的冲突,李琰认为,主要的问题还是自己在第一年没有找到和队员沟通的适当方法。“队员们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基本就是不沟通,我说怎么做就是怎么做,有些东西队员当时不理解,但我坚持要求她们这么做。”尽管她当时也看到了问题,但也许沟通的对象差异太大,李琰一时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

中央电视台记者王平回忆说:“都灵冬奥会时,我曾经采访过时任美国队主教练的李琰,当时她穿着美国队队服,意气风发、非常干练的样子。”可时隔一年之后,再见李琰,显得非常苍白、憔悴,可见她当时压力之大。

2006年11月,冬季中心在哈尔滨举行了一次短道速滑国家队选拔赛,吸收了周洋和刘秋宏等一批有潜质的小队员。为了迅速提升团队实力,李琰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指导小队员身上,“冷落”了好胜的“一姐”王濛,师徒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随即,2007年1月,发生了王在长春亚冬会上的公开“炮轰”事件,亚冬会女子1500短道赛中王濛仅获第三,赛后她面对央视的摄影机,直言, “上场之前没有为我安排任何战术,就对我说了一句话,‘你自己说怎么比吧’,这次亚冬会结束后我自己会提出来申请,要求回到地方队训练,因为国家队的训练不适合我!”师徒间的矛盾公开化。

“将帅失和”使得圈内对于李琰执教能力的质疑声再起。国内甚至有人提出异议:李琰曾经执教的斯洛伐克队和美国队与中国队情况大不同,“要解决中国队的危机,需要一名能够把队伍从中等水平往高水平发展、有丰富经验的教练员”,言外之意,李琰并不是那个“合适”的人选。

王濛面临禁赛处罚,提早离队。四面楚歌中,李琰也草草结束了自己第一年的执教,回美国休假。

我是“职业教练”

李琰说,她回到美国之后,一直在考虑“进”和“退”的问题,曾一度想要放弃。作为虔诚的基督徒,李琰走进教堂祷告,和教友们一起讨论反思。

第二年开始时,李琰仍旧只身一人回到北京,但当时她“内心非常坦然”,她决定用心去交流,用自己“润物细无声”的行动去感动队员,帮助他们摒除成见。

作为好朋友,杨扬注意到了李琰的变化:她改变非常大,从原本比较强势、总试图去改变谁,到后来先接受,再去影响改变别人。

但李琰在训练中的“强硬”依然,她不会去特意设计某种交流的场合,甚至仍很少坐下来单独跟某队员聊天,更多是靠训练场上进行有效沟通,靠自己的职业表现,赢得队员的尊重和信赖,拉近彼此间的关系。

在杨扬看来,李琰最难能可贵的正是她的职业精神。面对队员的不理解,甚至有时会有一些情感上的伤害,每当此时,李琰总以“职业教练”的身份宽慰自己。“我们平常人通常有矛盾的时候,就是谁也不理谁了,但是对李琰来说,无论什么样的矛盾,一旦上了冰,作为一个职业教练,她就是要把自己看到的问题指出来。”

赛季开始,主教练会帮助每位队员设定自己的目标,并据此设计训练方案。此外,李琰每周出训练计划,力求队员对每堂课的训练目的,都能了然于胸。

此外,她还从技术上给队员们提供实际的帮助。李琰针对王濛滑感好、速度耐力差的特点,设计一些专项训练,增强补弱,帮王濛突破瓶颈。

2007-2008赛季,王濛在自己的主项500米上三破世界纪录,而且也开始在中长距离项目中屡有突破——成绩的全面提升是破除罅隙最好的润滑剂。

时间进入李琰执教后的第三四年,中国队的成绩稳定提高,李琰和队员们的关系也一同进入了蜜月期。

2009年9月,世界杯中国站在首都体育馆结束最后一项男子5000米的接力后,队长王濛又一次在公开场合向李琰“开炮”,她和队友在冰场上拉起了贴有李琰照片的条幅——“教练生日快乐,您辛苦了!”李琰当场泪下。

半年后在温哥华冬奥会上,王濛在冲过终点线后,上演跪谢教练一幕。

在4月2日举行的“第21届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总结表彰大会”上,李琰荣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而整个冬奥军团历史上,仅有两位教练获此奖章,一位是李琰,另一位则是中国花样滑冰队总教练姚滨。

赛季结束,李琰与冬季管理中心签订的协议也已到期,她的留任问题因此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王濛也放话“如果教练不在,没法儿再练了”。在3月底接受媒体采访时,冬季管理中心短道部部长于海燕透露:李琰有望留任,目前双方只差一纸合同。

而李琰在4月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的回复却依然很职业:签约的事情,目前还处在最初阶段。

而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续任,李琰在未来4年中须面对的挑战依然很艰难。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Yudsong]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