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综合体育 > 独家新闻 > 正文

冰壶夺铜后凝聚艰辛 曾为场地发愁收入仅千元

2010年02月27日03:23腾讯体育我要评论(0)
字号:T|T

腾讯体育讯 北京时间2月27日凌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女子冰壶铜牌战展开角逐,中国队12-6击败瑞士队,首次参加冬奥会就获得铜牌。从2003年组队到2009年登上世界之巅,再到冬奥会登上领奖台,中国女子冰壶队只用近7年的时间。但在成绩飞速提升的背后,冰壶姑娘们付出了太多艰辛,此前冰壶几乎可以说是中国最冷门的一个项目,而冰壶队也是最穷的运动队之一。

一开始自掏腰包训练比赛 月收入仅千元

2003年冰壶国家队成立之初是她们最艰难的时刻。甚至要自掏腰包进行训练和比赛。当时四个队员中,岳清爽和柳荫是从速滑转练冰壶的,王冰玉出身体育世家,父亲是冰球教练,因此在她最初的名字“王玉”中间加了个“冰”字,父母对她参与冰壶运动非常支持;周妍家里当时已经给她找好了教师的工作。对于冰壶的热爱,让几个姑娘都选择了坚持。

回忆起当年的一幕,周妍则有些忆苦思甜的意味。“当时我们选择了留下,每月要交600元伙食费,确实很辛苦,但是大家相互理解、相互鼓励,水平就提高上去了”。 另外,冰壶队员的收入也很微薄,2007年王冰玉曾透露她们的月收入仅有1000元左右。起初组队时,因为缺乏世界大赛经验,她们参加泛太平洋杯也没有什么成绩。2004年,在国家的支持下,她们到加拿大训练,刚开始她们连业余的“大妈”队都打不过。后来在2004年泛太平洋杯上,由于规则更改,她们以第二的身份幸运进入世锦赛,从那以后,她们才算走上了正轨。

不受重视场地训练无保证 刻苦训练下艰难起步

冰壶运动刚刚在中国开展时,其地位远不如速滑、冰球等项目,在场地有限的情况下,冰壶队的训练往往被安排在晚上10点以后,甚至后半夜两三点钟起床进行训练。而场地在使用过后凹凸不平,冰壶队的姑娘们必须自己浇冰,并用铲子把不平的地方进行处理。上冰时间无法保证。教练谭伟东为给队员争取好的上冰时间和各种便利条件,大冬天去等领导下班,跟领导沟通,可以说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卧薪尝胆。

2005年北京怀柔建成了国内第一所专业冰壶馆,虽有了专门的训练场地,但条件也不是太好,尤其是冬天馆内的气温只有零下几摄氏度,姑娘们训练时很容易被冻感冒。每天多则十个小时,少则七八个小时在冰上训练,因为技术动作的需要,队员经常单腿跪在冰面上,膝关节因受冷个个都患有关节炎。尽管条件艰苦,但她们凭借对冰壶事业的执着,义无反顾地坚持了下来。

正是这支中国女子冰壶队,在2005年亚冬会上力压日本、韩国等强队夺得冠军,她们的出色表现也让国家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开始考虑将冰壶作为一个潜优势项目发展。于是,王冰玉、柳荫、岳清爽等5名队员从哈尔滨来到北京,开始享受国家队的待遇,生活和训练条件才得到显著改善。正是因为每个队员心中都抱着坚定的信心,有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中国女子冰壶队战胜了成长道路上的一个个困难。

起点虽低,但刻苦训练使中国队成绩节节攀升,她们已从一群默默无闻的女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冬季集体项目的冠军成员,如今的冬奥会铜牌也印证中国队成为世界一流。中国冰壶女队成长速度在世界冰壶界堪称奇迹,难怪西方媒体感叹,中国队改变了世界冰壶运动的格局。(whitney)

[责任编辑:yuhangzhang]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