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综合体育 > 羽毛球 > 正文

郭晓宏收徒立下标准:我打不动时 弟子能接上

2012年03月06日18:44腾讯体育[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郭晓宏和他的徒弟们

文/杨弋非 夏文明

江湖上有人称他“弟子三千”。在北京羽毛球业余圈,很多人都称他为老师。他年轻时曾在北京名噪一时,现在他的徒弟也颇有名声,就连他师门内部的徒弟大赛也会吸引众多的目光。这位在全国业余羽毛球界都鼎鼎大名、人称“老头”的师傅,就是郭晓宏。

弟子大赛:郭氏门徒的独家舞台

2011年12月24日,在北京香山脚下的尤尼克斯羽毛球馆,一次特殊的比赛吸引了众多球友。参赛球员只有10人,而观看比赛的球迷却里三层外三层,把比赛场地围得水泄不通。

说这次比赛特殊,是因为参赛的小飞人、马小滨、吴巍等都是业余羽毛球界响当当的高手,而且他们都师从于同一个人,那就是郭晓宏。发起这场弟子大赛的郭晓宏从头到尾都观看着弟子们在场上的一举一动,谁打得不好,他都会趁着比赛间隙指点一二。“都是同门师兄弟,打比赛是为了交流,打得不好就要说,有进步才是最主要的。”郭晓宏说。

业余羽毛球界收徒弟的,不在少数。可像郭晓宏这样专门为自己的徒弟组织比赛,还能吸引这么多人来看,那可绝无仅有。

2006年,郭晓宏已经收了8个男徒弟和3个女徒弟,大家每周都会在一起学习、训练、交流。眼看徒弟们不断在国内大大小小的业余赛场上取得好成绩,郭晓宏突然冒出个想法:“既然他们都已经属于业余高手了,为什么不办一个专门的比赛,让他们之间互相比拼一下?一方面看看他们谁厉害,另一方面也想让他们在一种高水平的氛围里竞争,互相提高。”

当年中旬,第一届“郭晓宏弟子赛”开打了。郭晓宏认为,双打看不出水平,所以比赛采用单打的形式。他自己掏了3000元钱作为奖金,但最后一名要被象征性地罚100元钱,罚款供大家一起吃喝。他说:“奖金只是个形式,只是希望能刺激一下他们的比赛积极性。”

后来,弟子赛一发不可收拾。由于郭晓宏的弟子都是业余组的高手,弟子赛的名头渐渐大了起来。因为弟子们平时参加业余比赛都会尽可能避开自己的同门师兄弟,若想看到这几位高手的“巅峰对决”,实在是难上加难。而打弟子赛,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这也难怪自发前来观看弟子赛的球迷会那么多了,有人还专门架起了摄像机,拍摄的视频发布到网络上,点击率颇高。

师门内对决,最大的问题就是从心理上对自己人下不了“狠手”。姜还是老的辣,师傅郭晓宏狡猾地用了点小伎俩:挑事儿。比赛前,他和一个队员说:“听说你打不过那谁啊!”回头他又和另一个人说:“xxx说你们出去比赛,你老输他啊!”两边一撺掇,这俩人的劲头可就上来了,在场上拼得你死我活。有一回,上了当的马小滨还被师傅“挑拨”得有点急了:“师傅,甭打球了,我直接打他一顿得了。”

随着弟子赛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郭晓宏的很多朋友开始赞助弟子赛,奖金数额和奖品也丰厚了许多。像刚过去的这届比赛,第一名马小滨就赢走了一部IPhone4S。可郭晓宏有点自己的想法:“这比赛就是师门内的交流,如果赞助太多,他们为了奖品去打球的话,那就失去比赛的意义了。”

拜师:费尽心思跨过“高门槛”

对于江湖盛传“弟子三千”,郭晓宏连连摆手:“哪有那么多!我正式收的就只有9男4女共13个徒弟。可能是因为我的徒弟成绩都挺好,很多人想拜我为师。平时打球或者比赛,只要有人向我提问,我都会指导他们一下,后来他们见到我也就‘师傅师傅’地叫上了。”

郭晓宏从来没想过收徒弟,更没想过会收那么多。这一切,要从1998年说起。当时,35岁的郭晓宏已经是业余圈里数一数二的高手了。在一次比赛中,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张恒找到了郭晓宏:“郭老师,我想拜您为师,跟您学球!”郭晓宏措手不及,连忙摇头:“不收!”郭晓宏是怕误人子弟,他说:“我打羽毛球是自学的,动作什么的也不规范,我不知道能不能教好徒弟。而且我觉得,一个业余球手,还达不到收徒弟的地步。”

张恒第一次拜师失败,可他铁了心,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向郭晓宏请求。朋友们劝郭晓宏:“收了吧,你看人家多有诚意。再说人家是当医生的,你要生个病,看病不也方便吗!”看到张恒一脸的诚恳,郭晓宏动心了。就这样,这个20多岁的年轻人成了他的第一个学生。“我收他主要是因为他人特别老实,人品特别好。直到现在,羽毛球圈里公认:你这个大徒弟人最好。人品好,为人谦逊,见到谁都客客气气的。”

郭晓宏收徒弟的事一传出,前来拜师的人蜂拥而至。尽管郭晓宏明确表示不准备再收徒弟了,可还是挡不住有人“死缠烂打”。郭晓宏也承认,他们都特别认真,特别有诚意,当初入师门都挺不容易。

进师门最难的是第五个徒弟吴巍。他是郭晓宏的一个朋友介绍的,求了几次,可郭晓宏就是不同意。吴巍走迂回路线,对郭晓宏说:“我和您打过麻将,算您麻将的徒弟还不行吗?让我叫您一声师傅吧。” 吴巍也走了请师兄师姐们吃顿饭的必须程序,等于过了师兄师姐这一关,但郭晓宏仍不为所动。拜师心切的吴巍开始来“阴”的了:一次打完球,吴巍把郭晓宏的球包藏了起来。郭晓宏找得满头大汗时,吴巍说了一句:“只要您收我为徒弟,我就把包还给您!”就这样,吴巍“赖”进了郭晓宏的徒弟队伍里。想起这事,郭晓宏还“耿耿于怀”:“我到现在还说他是我的麻将徒弟转过来的。”

从收完第二个徒弟,郭晓宏就说不能再收了,可好像总是有一股奇怪的力量,让他不断“食言”,让他继续把自己的宝贵经验,传给他的弟子们。

郭晓宏收徒弟有三个标准,一是人品要端正;二是没有经过专业羽毛球训练的纯业余选手;三是要特别热爱羽毛球,能坚持下去,有恒心。他说:“我收徒弟,不要求他有多高的水平,只要品行端正,肯钻研羽毛球,水平的提高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收徒十几年,他的弟子都没有放下球拍。其中的一个徒弟甘鹏,在坚持打球的同时,也像师傅那样把羽毛球当做了事业,在上海开办了自己的球馆。

郭晓宏最喜欢的徒弟,是外号“小飞人”的三弟子严崴。刚入师门时,严崴水平一般,可是他对羽毛球的狂热确实超过了一般人,训练最刻苦、最用功。因此,郭晓宏对他的指点和批评就更多一些。有的徒弟说师傅不公平,就向着小飞人。郭晓宏说:“当师傅的不都这样吗!谁用功就喜欢谁啊!其实,他是挨我说最多的。”

2006年,在沈阳的一次全国业余比赛中,严崴打入了决赛。决赛中,几乎每一个球打完,站在场边的郭晓宏都要对严崴指点一二。3局苦战,严崴惊险取胜,获得了自己第一个全国比赛的冠军。看着严崴在场地里纵情庆祝,郭晓宏感慨良多:“原来羽毛球可以带给他们这么大的快乐,那我以后对弟子们更要尽心尽力了。”

郭晓宏平时对徒弟不发火,但他也有跟弟子翻脸的时候。在一次弟子大赛中,小飞人和陈欢比赛时出现了让球的情况。郭晓宏直接就停了比赛,还把小飞人给轰出了球馆。“大家都是一个师门的,这样进行比赛,伤人心啊。”从那次比赛起,郭晓宏就跟他们说:“谁要让我看见打假球,我当时就取缔,谁也别打了。”他的眼里不揉沙子,做人、打球都如此。

郭氏教练法:实用为王

收了徒弟,名分有了,接下来就是教球的问题了。1998年的北京,羽毛球远没有现在这般火热,球馆也不多。想打球,得几个人一起租一块场地,换着打。这种情况下,张恒想要进行系统训练,打多球,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郭晓宏想到了“以赛代练”这条路,只要出去打球,郭晓宏都叫上张恒;只要有高手在场,郭晓宏就叫张恒上去过过招。就这样,几乎整个北京市的羽毛球馆,都留下了郭晓宏师徒训练的身影,张恒也逐渐在北京的业余圈打出了名堂。

很多人都想知道,郭晓宏的徒弟怎么都这么厉害?难不成郭晓宏真有“点石成金”的本事?其中的秘密,其实都在郭晓宏的训练安排中。

郭晓宏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所有的经验都是打球时慢慢总结出来的。这样的经历,让郭晓宏在教徒弟时没有了那么多条条框框,也从不会告诉徒弟们应该怎么打。郭晓宏说:“我只是把一些细节的技术、动作要领告诉他们,至于如何把这些东西串联起来,让自己打得舒服,那是他们自己的事。学生有个体差异,身体素质和力量都有不同,我根本不要求他们一定要照着我这个打,这个不现实。只要有某方面我可以教他,那其他的技术就不会去强求他,让他自己发挥。我只是教出了一点特点的东西。”

弟子们比赛时有不少“灵丹妙药”,那是因为郭晓宏的有效训练方法之一是延续了带张恒时的做法,常让弟子和高水平的人过招。比如,他组织过“北京专业女队VS草根明星男队”比赛,草根队里大部分都是郭哓宏的的弟子。小飞人刚开始打球时,每周都要跟师傅开10盘单打,有时候师傅能把弟子打个15比0。

郭晓宏收的弟子年纪都不小了,很多技术动作基本上定型了,不容易改过来。他意识到,得顺其自然,让他们有自己的发挥,打球时能自己总结。他要求弟子们一个球打完了,要知道哪个地方打得不对;即使打错了,脑子里也要形成清晰的思路,该往哪里打。而对手法、步法,他基本上不纠正,弟子觉得怎么舒服就怎么来。在独特的“郭氏教练法”指导下,郭晓宏的徒弟们都能根据自身素质和技术特点,总结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打法。

十几年后的今天,郭氏门徒的训练条件已非昔比。现在,郭晓宏自己有了两个球馆,每周二、四、六都会组织徒弟们来免费打球,相互切磋提高。在师傅每年组织的和北京女队专业队员进行的团体比赛中,虽说郭氏门徒迄今以全败告终,但能和专业队交手,也不是每个业余球友都有机会享受到的“高级待遇”。

因材施教,实战为先,训练条件日益优越,这大概就是郭晓宏的弟子们能脱颖而出的秘诀吧。

师傅寄语:羽毛球不是生活的全部

在羽毛球领域,郭晓宏是徒弟们的师傅。他的一言一行,都带着一种莫名的威严,徒弟们都很敬畏这个师傅。郭晓宏自己也承认:“我估计,实际上他们也是怕我的。他们知道入师门很难,再说我的岁数是他们父亲辈的,我说点什么事,他们都不敢不听。”

在生活中,郭晓宏实际上早被弟子们当做了可敬的父辈,师徒之间已经上升到了家人的关系。每年郭晓宏过生日,徒弟们不管多忙,都会齐聚一堂为师傅庆生。饭桌上的觥筹交错,没有师徒间的拘束,只有朋友、亲人间的情谊。郭晓宏最欣慰的是:“我的徒弟们已经成为一个团结的集体了,亲同一家。大家走到一起很不容易。现在谁想拜我为师,等于是要加入一个大家庭,同不同意还得看我的徒弟们啊!”

是羽毛球,把郭晓宏和他的徒弟们连结在一起,可郭晓宏总是对徒弟们说,羽毛球不是你们的全部。 “我常说,你们可以热爱羽毛球,但羽毛球不等同于生活。你可以把羽毛球当作自己的事业,当作自己创收的手段,但其他的事也不能放下。该谈恋爱的就要去谈,该好好工作、买车买房的就要去好好工作,要把精力放在事业上。”他的两个徒弟在师傅这里认识,最后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虽说一开始没打算收徒弟,但真正当上师傅后,郭晓宏对徒弟们还是有所期许的。他说:“我打球的时候,在北京也算是数一数二了,所以我希望我教出来的徒弟,最起码也要在北京市进入顶尖行列。现在看来,他们已经达到了,几个成绩好的都已经成为全国冠军了。”

徒弟之所以成绩那么好,郭晓宏笑称“因为成绩最好的队员都招到我门下了”,和自己的教学水平没多大关系。这句玩笑话其实是郭晓宏带徒弟的某种状态和心得:轻松、自信和彼此信任。

收徒时,他给自己立下一个标准:“希望我打不动的时候,这些弟子们可以接上来。”也许有一天,郭晓宏和弟子的故事,还会加入师爷和徒孙的新篇章。

相关阅读:

·马小滨:不要叫我马惜败 2011.04.01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vikkydu]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