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中国足球 > 中超 > 正文

新华社:“鲁能模式”带给中国足球的启示

2010年11月04日18:34新华网赵仁伟 郑道锦我要评论(0)
字号:T|T

新华社济南11月4日体育专电题:“鲁能模式”带给中国足球的启示

新华社记者赵仁伟、郑道锦

在当今中国足坛,山东鲁能绝对称得上一种“现象”。2010赛季,鲁能囊括中超、预备队、U17三级联赛冠军,如此强势的存在让竞争对手望而兴叹。对于处境低迷、百废待兴的中国足球,鲁能的成功有何启示意义,耐人寻味。

遥想中国职业足球联赛之初,沪连争霸是主旋律,山东足球只算是平庸之辈。但自山东电力集团公司1998年接手后,山东足球开始让人刮目相看,鲁能品牌也逐渐名震足坛。至今,鲁能队先后获得4次联赛冠军、3次足协杯和1次中超杯冠军。特别是中超联赛成立后,鲁能几乎每年都是夺冠热门。透视鲁能由弱到强的“涅槃之路”,有几个方面让人印象深刻。

一是长远定位。在中国足坛,常见的是“玩一票就走人”的短视之举,而鲁能从一开始就喊出了打造“百年俱乐部”的口号,稳扎稳打,苦心经营,任何困难和非议都没有动摇其投入和发展足球事业的决心。多年来鲁能倾力于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这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中国足坛是难能可贵的。

二是规范运作。把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和体育运动规律有机结合,是鲁能俱乐部运作机制的基本特征,也为其强大奠定了基础。为实现规范化运作,鲁能制定了完善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标准,坚持从严治队。正如俱乐部总经理孙国宇所说,鲁能队里不允许有“大佬”和特殊球员的存在,而俱乐部也切实保障球员利益,从来没发生过拖欠薪水的情况。

三是文化支撑。作为国内第一家提出“文化足球”概念的俱乐部,鲁能致力于用文化提升体育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内涵式发展,坚持开展现代职业运动规律的研究,从而将足球和企业、球迷、品牌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良性互动。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鲁能模式并非是完美的。至少在两个方面鲁能俱乐部还需要突破,一是切实提高赢利能力,逐步改变目前主要依赖股东投入的生存模式,这样才能化解外界“国企烧钱”的质疑,才能真正成为体育产业的龙头企业;二是进一步提高职业竞技水平,在国际赛场有所作为,真正拉近与国际一流俱乐部的差距。

我们希望,山东鲁能迎难而上,不断超越,为中国足球作出更大的贡献。(完)

(新华社)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shineluo]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