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媒体观点

《华西都市报》:汪成荣事件折射奖金之伤

  “奖金”,在过去20年的中国体育界变成了一个高度敏感的字眼。自从中国参加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金牌战略加速发展。一枚金牌,特别是一枚奥运金牌不仅仅是个人价值的体现、为国争光,还等于巨额奖金,意味着一夜暴富。而关于金钱的纷争、利益的碰撞如影随形。

  “体育商业化、市场化和职业化是挡不住的趋势,这必然要求体育资源逐步从国有一家独大的框架内走出来,推动基础设施、训练培训的市场化,用市场化无形之手来调节资源配置与利益分配的格局。惟其如此,此类“所奖”与“所属”之间的纠纷,才能不治自愈。” [详细]

《渤海早报》:百万奖金纠纷暴露潜规则

  类似事件昭示着体育举国体制下,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冲突频仍已经到了一个非解决不可的境地。该报从汪成荣事件联想到了李娜,“如是一种近乎于盘剥的利益分配,自然会导致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强烈对抗。当年的李娜,其实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脱离了体工队的束缚。”

  不过,汪成荣显然不可能成为第二个李娜。《渤海早报》站在中国体育的角度建言,“我们应当反思,举国体制之下的体育领域里,旧有的分配方式是否还能适应新的环境?如果不能,是否该进行一次规则的更新?或者更直白一些说,在现行的体育机制下,分配奖励给个人的奖金,是否不应再遵守着潜规则,而应有一个显规则?”在该媒体看来,任何一个领域里,如果利益分配只遵循潜规则,而没有显规则,那么类似于汪成荣与青海体工一大队这样的对抗,就会频频产生。[详细]

颜强:糊涂账坚持到底没有胜利

  与其他媒体看好支持汪成荣维权不同的是,前《体坛周报》社副社长颜强,凭借对中国体育的了解,并不认为此事简单。“汪成荣奖金事件的出现,实际上是一种体制内的矛盾。矛盾的原因,在于专业体育管理体系内,对于各种奖金收入再分配长久以来分配原则的缺失。如果没有汪成荣的坚持,我们很难知道这个体制本身糊涂到了何种地步。”

  体工大队要求汪成荣交纳奖金,是因为他们在坚持着约定俗成的规矩——你汪成荣还是体制内的人,更是体制培养出来的人,就必然要遵守体制内的规矩,哪怕这样的规矩于法于理说不通道不明的地方实在太多。要推动这样的体制进步,又必须要有汪成荣这样不愿意糊涂到底的人存在。他的专业教练前景,基本上结束,可是没有汪成荣的坚持,我们很难知道这个体制本身糊涂到何种地步。[详细]

潇湘晨报:奖金纠纷折射契约意识缺失

  人性在金钱面前最容易扭曲,一笔残奥奖金之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中残联奖励给汪成荣教练的残奥奖金都不应该引起归属之争。其一,这笔奖金是明确的个人奖,中残联的函件显示,149.91万元被认定为“教练员奖金”;其二,这笔奖金是汪成荣教练被中国残奥管理中心聘为教练期间获得;其三,汪成荣教练和原单位既没有奖金分配协议,法律法规更没有个人奖金归原单位的规定;其四,借调教练员获得个人奖金归个人是惯例。

  长沙媒体认为,“在社会越来越开放的今天,人员之间的交流会越来越频繁,类似的旧有体制和现实利益之间的冲突会不断出现。这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要增强现代契约意识,在可能涉及利益分配的时候都事先签一个协议,相信很多不必要的纠纷都会避免。”[详细]

观点碰撞

残奥金牌教练拒交奖金遭停职
2011年10月,中残联奖励在北京残奥会上率领弟子获得3金1银的金牌教练汪成荣149.91万元。得知消息后,汪成荣所在单位、青海体工一大队要求汪上交奖金由组织重新分配,汪成荣不同意。2011年12月28日,青海体工一大队给予汪成荣停职处理。[详细]
青海体工队声明:汪成荣未说明情况
2012年3月1日,《新京报》报道了残奥金牌教练汪成荣拒交149.91万奖金,而被青海体工一大队给予停职处理的事件。青海省体育工作一大队在青海省体育局官方网站发表“关于新京报《残奥金牌教练拒交奖金停职》报道有关情况的说明”,对此事进行了回应。[详细]
汪成荣:没有刻意隐瞒
汪成荣所在单位、青海省体育工作一大队要求汪上缴奖金,由组织重新分配。对此汪成荣表示了拒绝。在两方相持多日后,2011年12月28日,青海体工一大队给予汪成荣停职的处理决定。据媒体报道,当时大队长称:“他不肯交钱的话,我们还有其他手段。 ”[详细]
体工队:没说过使用‘手段’
汪成荣表示残奥的149.91万奖金是中残联奖励他个人的,若有明文规定,他愿上缴,还希望以他为戒,呼吁立法。而青海体工一大队通过发声明和大队长杨海宁接受采访的方式进行回应,对汪成荣的说法做了逐条说明和驳斥。并称,“没说过使用‘手段’这一词”[详细]
汪成荣:个人财产无须汇报
汪成荣起初并未向青海体工一大队汇报奖金数额。他表示,“这属于个人财产,是个人隐私,没有必要告诉他们,”汪成荣说:“如果能拿出相关规定,我百分之百愿意上缴奖金!”[详细]
青海体育局局长:汪成荣曾虚报钱数
关于对汪成荣停职的处理决定,青海省体育局局长冯建平表示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他坚决不交,还骗我们。他刚开始说50万、70万。说买了房子交不出来了,我就给中残联打电话,中残联就来了一封函,才知道是150万。”[详细]
汪成荣:已主动找他们沟通
汪成荣称曾主动联系相关领导,但对方拒绝沟通。“我给大队长杨海宁打电话,他没接。”汪成荣还联系到了青海省体育局副局长郭玉京,“我问郭局长这事有没有解决方案,他说他很忙,我的事情再说吧,就把电话挂了。”[详细]
青海体育局:汪成荣没主动找过我们
青海体工队的“情况说明”并未对汪成荣是否恢复工作有具体的说法。郭玉京表示,汪成荣应该主动找体工队去谈。他说,汪成荣自停职以来并未就此事主动联系过青海省体工队和青海省体育局,“他一直没来找过我们啊。”[详细]
汪成荣:上访是走程序 准备好起诉
“他们(总局信访办)说让今天下午打个电话询问一下,如果今天没结果只能等到下周一了。”汪成荣和妻子孙英向记者说了此次来上访的情况。两人上访能否得到理想的结果仍是未知数,事实上,汪成荣也没抱特别大的希望。[详细]
青海体工队回应:爱去哪去哪!
在遭停职处理3个多月后,青海体育工作一大队田径教抵达北京,12日汪成荣已经将相关材料递交到体育总局信访办,希望总局解决他与工作单位之间的奖金分配纠纷。对此,青海提供大队方面表示,“他愿意去哪里就去哪里”。[详细]

停职处理

  汪成荣所在单位、青海省体育工作一大队要求汪上交奖金由组织重新分配,汪成荣不同意。2011年12月28日,青海体工一大队给予汪成荣停职处理,大队长杨海宁称,“他不肯交钱的话,我们还有其他手段。” [详细]

拒交奖金

  2011年12月28日,青海体工一大队党委下发了《关于对汪成荣同志停职的处理决定》,汪成荣被停职,停职期间停发工资及福利待遇。但汪成荣依然没有上交奖金。[详细]

四发通知

  2月7日,要求汪成荣提交“参加2008年北京残奥会有关情况”书面报告;2月13日,将外借期间比赛的奖金数额、北京残奥会获得金额如实汇报;2月17日,要求汪成荣上报所得奖金准确数额;2月23日,大队有权知晓外派者的工作情况,外派工作者如实汇报是必须履行的义务”。[详细]

进京告状

  被停职三个月后,迫于无奈汪成荣4月11日来到北京,准备与国家体育总局的相关部门沟通,尝试让自己恢复工作,解决奖金纠纷。汪成荣夫妇计划在北京等待5天后再返回沈阳,目前仍在等待中。 [详细]

最新消息

微博热议

更多
消息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