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海归”冰球少年 留学培养模式冲击传统观念

“海归”冰球少年 留学培养模式冲击传统观念

北京有60多所小学有自己的冰球队,图为小朋友们参加冰球训练

校园欺凌的事情绝对不会发生在李鈺的身上。从3岁那年起,他就注定要走一条与绝大多数中国孩子不同的道路。

李鈺11岁,上小学6年级,接受冰球训练已有8年。今年夏天,他爸爸要把他送到加拿大去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打冰球。

“如果不打冰球,就没有必要这么早出去留学。”不愿透露姓名的李父说,“相当一部分打冰球的孩子是要选择去国外留学的,并且是一定要在上初中之前。我们的国内初中冰球训练环境较差,学习压力也大,孩子到了这个阶段,就要被迫在冰球和学业之间做出选择。”

李鈺生在体育世家,爷爷奶奶都曾是专业运动员,知道体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为他小时候确立了“运动第一、学习第二”的原则。3岁那年,他开始练习冰球。

“打冰球给了孩子一个强壮的身体,这方面变化比较明显。”李父说,“在学校里面,小朋友之间也会有冲突,但从来没人敢和他有冲突,因为他力量、速度等身体的强壮程度都比别的孩子强很多。他现在体重140斤,比其他同学重三四十斤。”

“别人不敢惹我孩子,他也从来不欺负别人。练习冰球这些年,不但给了他一个健康的身体,也让他的精神非常健康。”

“有一次,他加入一支较弱球队比赛,比赛开始没多久就被对手打进了12个球。差距这么大,一般情况下孩子就都懈怠放弃了,而我儿子没有,一直在努力比赛,最后打进一球。虽然他们队以大比分输掉了比赛,但作为爸爸,看到孩子那种不服输的精神,我感到特别开心。”

李父起初送孩子去打冰球,更多是因为孩子喜欢。李鈺因此进入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据华熙国际冰球俱乐部负责人冯飞估计,现在北京打冰球的孩子大约有三千多个,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冰球将给他们人生带来不可取代的重要影响,不仅仅局限在身体和精神方面。

“冰球是项昂贵的运动,每个孩子每年投入至少6万到8万元人民币。因此这些孩子的家庭都有不错的经济基础,家长的眼界也相对看得更广一些。”

“他们很多希望孩子的未来发展能够更加国际化,因此无论是教育还是运动,都会去寻找更好的国际资源,冰球在孩子的成长中更像是走向国际化的一个纽带。这些孩子很多都会在念完小学之后出国,去美国或加拿大。”冯飞说。

“与篮球、足球、橄榄球等不同,北美打冰球的孩子都来自中产阶级以上家庭。通过冰球,中国孩子到北美后容易融入主流文化。”

“要成为一名职业冰球选手非常困难,所以中国孩子去北美多数还是以留学为主。如果你冰球打得好,可以申请到非常不错的私立高中和大学。目前通过冰球,我们有些孩子已经进入了北美排名前十的私校,甚至是常春藤高校。”

宋安东和英如镝都通过冰球进入美国名列前茅的私校就读。这两位国内冰球界鼎鼎有名的人物,给中国冰球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带来了冲击。

2014年12月底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男子少年冰球锦标赛,由英如镝和他的小伙伴们组成的北京队轻松战胜传统两强哈尔滨队和齐齐哈尔队,夺得冠军。

与一直接受专业训练的对手不同,北京队队员全是业余球员,由家庭培养,其中9名是留学美国、加拿大的小“海归”。

这给中国冰球界带来了极大震动。北京这些孩子在北美接受高质量的训练,水平比我们国内专业体系培养出来的选手水平高很多。我们以体校体工队为主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该如何发展,值得深思。

李鈺的爷爷、奶奶是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专业运动员,但他们更赞成孙子走北美留学的道路。两条道路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即使孩子将来成不了职业球员,也可以通过留学和打冰球在美国上所不错的大学,不会耽误孩子的教育。”他父亲说。

8年前,3岁的李鈺踏上冰场时,北京只有三百多个孩子打冰球。现在这个数字已超三千。随着北京申办冬奥成功,将会出现更多打冰球的孩子。

冯飞说:“国内冰球运动明显升温。现在北京有60多所小学有自己的冰球队,有些初高中开始招冰球特长生。政府也在下大力气进行推广,投资很大。北京目前有像宏博冰上运动中心场这样的气膜馆,去年至今就建成了10个。孩子们打球的地方越来越多了。”

瑞德里学院体育部主任杰伊·特雷德韦说,即使在美国和加拿大,冰球也是个花费很大的体育项目,“非常昂贵”,寻常百姓的孩子玩不起。这或许意味着一个较高的起点,但那里的竞争也更加残酷。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samyan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