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中国篮球 > 评论 > 正文

山东商报:中国篮球面临出口转内销之惑

2012年09月26日08:54山东商报[微博]马宏观我要评论(0)
字号:T|T

自2001年王治郅登陆NBA(微博)始,中国篮球就开启了“出口”模式,巴特尔(微博)姚明、孙悦、易建联都在NBA潇洒走过一回,苗立杰(微博)、陈楠(微博)、隋菲菲也在WNBA留下了曼妙身姿。可是,随着最后的守望者易建联的回撤,中国篮球切换到了“内销”模式。在这两个竞技水平和职业化程度都最高的舞台上,没有了自己人的身影,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篮球的悲哀。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国篮球在最近的11年中,由出口转向了内销?

我们越落越远

毋庸讳言,在全世界范围内,NBA是最成功的职业体育联盟,也是水平最高的篮球联赛,是所有篮球运动员梦想的圣殿。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知道NBA是咋回事之后,就开始了追梦的旅程,但宋涛、马健、胡卫东等人都未能成行。

1999年,达拉斯小牛队选中了王治郅,尽管他两年之后才穿上小牛战袍,可依然创造了历史:成为第一个加盟NBA的亚洲球员。之后,巴特尔和姚明都穿上了NBA球队的球衣,三大中锋同时效力于NBA,“移动的长城”成为NBA一道亮丽的风景,是中国篮球史上最骄傲的时刻之一。

随着王治郅和巴特尔回国打球,NBA一度只有姚明只身坚守,可易建联和孙悦很快站在了那个舞台上。姚明和易建联的中国德比,跟当年的长城对决一样,总能吊起中国球迷的胃口。那时候,在很多美国人眼中,姚明是中国对美国最大的单笔出口。

与此同时,在WNBA舞台上,中国女篮的姑娘们也没有掉队。2005年,苗立杰和隋菲菲加盟萨克拉门托君主队,并帮助球队获得了总冠军。四年之后,苗立杰和陈楠又站在了WNBA的舞台上,苗立杰重新成为“君主”,陈楠则加盟芝加哥天空队。可惜二人只打了一个赛季,在那之后,中国姑娘一直处于内销状态。

尽管,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篮球跟世界的距离越拉越大,以至于男篮在伦敦奥运会上溃不成军。可是,正是因为NBA一直都有中国球员,至少在“面子工程”方面,中国篮球还说得过去。如今,易建联放弃“临渊羡鱼”,回国“退而结网”,中国篮球那可怜的最后一点面子,也没有了。

还有,在所有闯荡NBA 和WNBA的球员中,除了姚明和郑海霞(微博)(1997年、1998年效力于WNBA洛杉矶火花队)之外,其他球员都是跑龙套的,在队中不是绝对主力。如今,NBA在中国已深入人心,但中国球员跟NBA的距离却越来越远,这对中国篮球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尴尬,也是绝妙的讽刺。

欧洲越追越紧

在中国球员逐步撤退,以至于“缴枪投降”时,欧洲球员却大范围入侵NBA。以2011年的数据为例,当年在NBA打球的欧洲球员多达46人,遍布24支球队。要知道,整个NBA才30支球队,一共才四百多名球员。

而且,欧洲球员在NBA 绝不是扮演龙套角色,能保证进12人名单不说,至少都在轮换阵容里面。像诺维茨基、帕克(微博)、保罗·加索尔、马克·加索尔、费尔南德斯等人,在各自所在的球队中都是绝对主力,诺维茨基和帕克都拿过总决赛MVP,加索尔也是全明星常客。

对于不少欧洲球员来说,如果在NBA不能得到稳定的出场时间,他们宁可守在欧洲,也不到NBA看别人脸色。这是因为:欧洲不少国家的篮球联赛水平很高,在那里打球能保持状态;在欧洲顶级俱乐部,球员的收入能得到保证,不见得比NBA低多少;欧洲打的是团队篮球,欧洲球员更容易适应。

欧洲之所以能有这么多球星,之所以能源源不断地冒出新人,归根到底是因为欧洲各国联赛的水平高。希腊奥林匹亚科斯帕纳辛奈科斯俄罗斯莫斯科中央陆军西班牙皇家马德里与巴塞罗那(微博 数据) 等篮球俱乐部,都是欧洲的豪门,这些队伍常年征战欧洲篮球联赛,促进了欧洲篮球水平的提高。欧洲联赛培养了大批优秀运动员,越来越多的欧洲球员到NBA打球,直接提升了其所在国家的篮球实力。西班牙、俄罗斯、法国土耳其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强队,西班牙甚至能跟美国队杀个昏天黑地。英国男篮连欧锦赛决赛圈都进不去,却能狂屠中国男篮,可见欧洲篮球到底有多么可怕。

十多年前,中国篮球跟欧洲篮球的差距,绝不像现在这么大。那时候中国女篮还是世界亚军,中国男篮也有黄金一代,起码能跟欧洲球队斗上几十回合,哪像现在这般,一触即溃,根本没法打。不可否认,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中国篮球一直都在进步,但我们进步的幅度,远远赶不上欧洲。

联赛才是根本

平心而论,现在就讨论谁是下一个登陆NBA的中国球员,还为时过早。不管是今年平步青云的王哲林,还是传说中的李慕豪,抑或是早已成名的郭艾伦(微博),NBA都是个遥远的梦。不管是三大中锋,还是易建联、孙悦,在加盟NBA之前,都在中国男篮奠定了自己的位置,都是各自俱乐部的顶梁柱,他们的确是各自位置上最好的中国球员。现在的王哲林、李慕豪等人,在CBA都还没有证明自己,在世界大赛上也没有惊艳表现,拿什么去打动NBA?

毫不客气地说,在过去十年中,CBA联赛培养出的人才非常有限。像姚明、易建联这种球员,只在CBA打了短暂几个赛季,不能完全算是CBA 培养的。而且,这么多年来,王治郅在中国男篮的地位一直都很稳固,说明年轻球员在中锋位置上顶不上去。

信兰成在2009年重新执掌国家体育总局篮管中心时,曾说了这么一句话:“这几年没什么新人出来啊,各队主打的还是四年前那批球员。”此言有理,如今在CBA唱主角的球员,除了外援,便是那些“老油条”:比如八一的王治郅、新疆的巴特尔、广东的朱芳雨和王仕鹏、东莞的张凯和邱彪、广厦的金立鹏和王博(微博)……最近五六年以来,真正从CBA成长起来的球员,掰着指头还真数不出几个。

我们跟世界篮球的差距越拉越大,已经没人能够在NBA打球,归根到底,还是CBA联赛没有搞好。不可否认,这两年的CBA联赛比以往好看了,社会关注度也提高了,但这一切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外援,不是国内球员推动的结果。

相反,当超级外援越来越多地涌入CBA之后,国内球员在队中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少,直至沦为给外援打下手,只能干些抢篮板、防守之类的脏活。长此以往,国内球员谈何进步?拿什么去跟如狼似虎的欧美列强抗衡?记者马宏观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cyrusliu]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

说说对这篇新闻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