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综合体育 > 网球 > 正文

技术缺失生不逢时 罗迪克高开低走铸就悲情

2012年09月06日11:14腾讯体育[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腾讯体育讯2003年美网,年轻气盛的罗迪克首度加冕大满贯冠军,随后登顶世界第一宝座,成为了美国男网的中流砥柱。2012年美网,看淡胜负的罗迪克不敌德尔波特罗止步16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了句号。年少成名天赋出众的罗迪克,原本有望成为桑普拉斯式的人物,然而自身技术特点的缺失,生不逢时的无奈和屡次输给同一对手的心理阴影,最终让罗迪克只能带着“一满贯”的遗憾说了再见。

2001年,罗迪克以青少组世界第一身份进入职业网坛。仅仅两年之后,天赋出众的罗迪克就实现了一位网球选手生涯的两大梦想:大满贯和世界第一。整个2003赛季,罗迪克在年初澳网(微博)第二次出战就闯入四强,随后连续赢得圣帕尔滕、女王杯赛和印第安纳波利斯赛的冠军,紧接着豪取蒙特利尔与辛辛那提“背靠背”大师赛冠军,最终在法拉盛公园问鼎生涯首座大满贯冠军。凭借着一年的惊艳表现,罗迪克在当年11月3日登上世界第一宝座。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在证明,这个年仅21岁的小伙,有希望成为又一个桑普拉斯式的人物!

然而命运就是如此难以捉摸,正当罗迪克冲击第二座大满贯冠军时,他遇到了一生的对手——费德勒!2004年和2005年连续闯进温网(微博)决赛,罗迪克却连续两次倒在费德勒拍下。2006年美网决赛,主场作战的罗迪克依然难以跨越费德勒这座“大山”。此后经历了两年沉淀后,2009年温网罗迪克再次进入决赛。尽管过程比之前两次温网决赛更为曲折,但是在相同的场地,面对相同的对手,罗迪克收获了相同的结果,而这也是他职业生涯最后一次打入大满贯决赛。此后的“美国大炮”,在伤病的折磨和状态的起伏下表现难言理想,最终在2012赛季美网结束后正式挂拍。

纵观罗迪克的职业生涯,“高开低走”成为了最恰当的写照。凭借着如炮弹般迅猛的发球,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罗迪克能够在美网接连击败亨曼、柳比西奇、纳尔班迪安和费雷罗等好手获得大满贯冠军。但是这一次的成功并不能掩盖罗迪克在技战术打法上的缺失:首先在发球环节,尽管被誉为“美国大炮”,但是罗迪克的发球更多的是靠着速度,缺乏落点的变化。一旦年龄增长体力下降,那么整体的发球威力就会有明显下滑,这也是为何现在罗迪克在比赛中ACE球的数量不多的原因。近两年的罗迪克已经知道发球要注重落点,这是一种境界,可惜领会得稍微迟了一些。

同时,罗迪克还缺乏另外一种能够在男子网坛立足的“武器”。发球上网,罗迪克的网前截击效率并不算高,主要体现在随球冲网的时机、网前选位、截击手感以及对于对手回球路线的预判等各环节方面的不足,从而导致了被穿越的时候比得分的时候还多。正手进攻,罗迪克的落点控制缺乏足够的威胁性,回球更多只是集中到了安全区域,缺少了如今网坛更加需要的攻击性。至于反拍进攻,和费德勒等人相比,罗迪克不仅反拍进攻的次数更少,其作用更多也是一种衔接性质,依然缺少威胁性。显然,在大满贯赛场,偏重保守的打法很难持续性赢得突破。

除了自身技战术环节的缺陷之外,罗迪克的高开低走,不能不提的一个因素就是“生不逢时”的无奈。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瑞士天王费德勒。自从2001赛季巴塞尔赛击败罗迪克之后,费德勒就成为了后者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苦主”,总体交锋记录21胜3负可谓是占尽优势,而在大满贯决赛中,费德勒也曾经四度阻击罗迪克,让美国人距离自己的第二满贯始终差了一点。而当纳达尔、德约科维奇(微博)穆雷等人迅速崛起之后,男子网坛的主流已经变成了“两天王”、“四巨头”,至于罗迪克,早已经成为了对比和衬托的角色。

连续输给费德勒的阴影,成为了罗迪克职业生涯难以磨灭的“伤痛”。而当一切不能用竞技状态来解释的时候,就只能归咎于心理问题。当年的罗迪克曾经为了自己的战术打法,在新闻发布会上和记者闹翻;会因为比赛中的不顺利而脾气暴躁、摔拍。温网、美网、大师赛,连续输给同一个对手,巨大的心理压力也成为了罗迪克对阵费德勒屡战屡败的主要因素。考虑到两人接近的年龄,当费德勒在男子网坛如日中天之时,罗迪克的无奈可想而知。而当费德勒本赛季聊发少年狂之际,罗迪克已经“受够”了无奈和遗憾,终于说出了再见。(刘成奇)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