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评论 > 报纸评论 > 正文

奥运冠军被过度消费 奥运营销功利心不应太强

字号:T|T

奥运金牌,含“金”量的确不低!在荣誉和知名度之外,各地政府企业对奥运冠军进行的物质奖励也越来越丰厚。乒乓球冠军张继科(微博)回到家乡青岛收获大礼,房地产商以价值300万元的海景豪宅相赠,近年来,开发商给奥运冠军送房子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别忘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开发商给冠军送房其目的也很明显,就是“消费”奥运冠军,利用奥运冠军的价值做宣传。

每位从伦敦回来的奥运冠军参加完北京的表彰总结大会后,紧接着参加各省、市、县甚至街道的庆功会,商家自然不会错过这次露脸的机会,无论与体育有没有关系、无论与奥运冠军本人有没有关系,商家都热衷请奥运冠军压阵。奥运冠军的营销价值确实吸引人,可惜现在全部向“钱”看。

吸金是一个奥运冠军价值的体现,但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过多的商业活动会打乱运动员的正常生活规律。就像孙杨感慨的那样,出席商业活动“比每天游两万米还累”。但是,面对潮水般涌来的真金白银,又太难让人说不。换句话说,大多数奥运冠军虽然身心俱疲,却未必能拒绝这样被“消费”。问题在于,许多企业只是带着借势炒作的心态去联系奥运冠军,多数奥运冠军的社会公益形象没有被很好地塑造和维护,反而因为过多地与金钱联系,形象受到了损害。

奥运冠军往往是很多青少年眼中的偶像,树立奥运冠军积极、良好的社会形象,可以在教育青少年方面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为什么伦敦奥运会的口号是‘激励一代人’?因为奥林匹克跟青少年的教育紧密相连。但如果一名奥运冠军的形象总是和钱联系在一起,他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从何而来。所以,别看奥运会之后热闹异常,可就因为奥运营销的参与方都带着很强的功利心,这几届奥运会后,中国每一次奥运营销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每一位奥运冠军的成功都离不开国家的投入和纳税人的贡献,他们对国家、对社会的价值绝不是仅仅体现在夺得奥运金牌上,我们现在把奥运冠军的价值看得太简单、太功利了。

(黄 岩)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pirlochen]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