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体育产业 > 品牌营销 > 正文

林丹:信念与改变

2012年07月23日17:27腾讯体育[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如果不是林丹(微博 博客),还能是谁!”这样的话语,出自林丹的球迷们,同时,也是羽毛球运动爱好者们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期待。

林丹的职业生涯可以拍成一部完美的纪录片,过去十几年,他在成长道路上遇到了不少考验。然而,林丹是一个主动寻求改变的人,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他灵敏多变的球风上,也体现在他整个职业生涯始终如一的积极求变态度上。

林丹:信念与改变

2012年奥运会,似乎预示着一个节点。已经29岁的林丹,成为大满贯选手的林丹,在普遍的观念中,确实到了一个适合说再见的时候。只是,林丹还没有说,李永波(微博 博客)也没有说,甚至整个羽毛球圈都不愿意这么说。

因为,林丹是一个标杆。而林丹本人,这时候却在思索未来的人生。

天才的磨练

中国羽毛球队主帅李永波不止一次这样评价林丹:“他是难得一见的天才。”

从2003年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到现在,林丹手握16个世界冠军,成为中国羽毛球队中获得世界冠军头衔最多的运动员,同时他也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亚运会、全英赛等所有大赛的男单冠军收归囊中。林丹是世界男单的霸主,是这个项目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运动员。

与羽毛球结缘是在5岁,当时的林丹是队里年纪最小的一个。在进福建队前的业余班中,林丹是唯一一个用左手打球的孩子,尽管年龄小、技术弱,但身体素质很好,比赛成绩总是排在前面。9岁那年,林丹孤身来到福建省羽毛球队。从那以后,陪伴林丹的是永不休止的训练和比赛。“从少年到现在这个年纪,我几乎把所有精力和时间都放在羽毛球上面,羽毛球在我生活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1995年,林丹拿到了全国青少年男单冠军,随即被解放军队挑中。那一年,林丹12岁,进队后就领到了多套装备,这让正处于青春期的林丹欣喜不已。从少年体校到福建队,再到后来的解放军队,林丹永远是队里最优秀的一个,所有教练这都喜欢这个有着超强爆发力和身体素质的队员。

然而命运依然给这个未来的英雄体验磨难的过程。2002年,林丹在汤姆斯杯以及随后几站公开赛中皆是首轮出局,“林一轮”的外号就此被叫开。一番坎坷后,林丹终于明白,仅靠天赋是赢不了比赛的。这之后,林丹晚上时常加练,在随后6站公开赛中拿到5个冠军和1个亚军,并有了自己取胜后的招牌庆祝动作——行军礼。2002年8月22日,林丹首次问鼎世界第一,尽管只有短短一周时间。2004年全英锦标赛,林丹战胜偶像皮特·盖德夺冠,世界排名进一步巩固。也正是在那场比赛后,林丹被国外媒体称为“Super Dan”(超级丹)。

“我的成长过程并不是那么顺利,这是好事。虽然我希望做到最好,遇到困难也总会让我苦恼,然而战胜这些困难带给我的提升,却会让我兴奋不已。”多年以后,林丹悟到了其中的辛酸。

改变的胜利

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林丹的世界排名已经是世界第一,风头一时无二。李永波见状连忙要求媒体给林丹降温,林丹却并不在意。“这届奥运会,我就是冲着金牌去的,拿到银牌都算失败。”林丹甚至在行李箱中带了一顶军帽,并已经设计好了夺冠时的庆祝动作。

不过等待林丹的却是一个无法再糟糕的结局,过度的“雄心壮志”让他彻底迷失了自我。8月15日进行的首轮比赛,林丹便以12比15、10比15不敌对手。对手赛后评价林丹:“他太想赢球了,心态反而出了问题。”

这次失利后,林丹甚至听到“奥运会”三个字就会头皮发麻。在为数不多谈及雅典失利的采访中,林丹说自己睡不着觉,也不想见任何人。“雅典失利是我一生都难以忘记的梦魇,不过我认为一个运动员要想成功并不是去赢得每一场比赛,有时候失利也能很好地促进自己实力的提升。”

一段时间后,林丹意识到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无所谓,真正的改变还是要靠自己,“我只想做我自己,有人说我孤傲、狂妄,其实这都不是我内心的欲望。”林丹在痛苦中品味着成长与改变,在教练和家人的帮助下,他又重新走了出来。

不过雅典失利后,林丹的苦日子远没结束,他在次年世锦赛决赛以及2006年多哈亚运会决赛中两次不敌宿敌印尼名将陶菲克。碰壁的林丹开始思考,他开始调整心态,变得不再急躁,而是放平心态。“我要真正对待每一天的训练和每一场比赛。”林丹相信坚持每天这样一点点的改变,总有机会实现梦想。2006和2007年,林丹连摘两届世锦赛冠军。

2007年,时年65岁的老帅 汤仙虎回队执教林丹,备战北京奥运。一年后的北京奥运会上,林丹吸取了雅典失利的教练,摆正好心态,一场场地去打,终于得偿所愿,战胜宿敌马来西亚名将李宗伟(微博)赢得金牌。2010年,林丹在广州亚运会再一次战胜李宗伟,史无前例的大满贯就此诞生。

“没有生活中灵敏改变的态度,就没有赛场上灵敏的技术。每个人都曾输给自己,有勇气就能获得新生,我用不灭的信念与梦想让改变发生。”这是林丹对羽毛球的顿悟,同时也是对人生的顿悟。

华丽的转身

到2012年,“超级丹”的外号已经叫响了十年,而林丹亦成为中国体育在世界体坛为数不多的一张名片,他的个性与球风一样直爽、真实。

“如果连续参加三届奥运会,对一名运动员来说是无上的荣誉,这说明你在这十多年中一直保持着好的状态。”林丹渴望伦敦之旅,那将是他的第三次奥运会。不过对已成就大满贯的林丹而言,伦敦只是“改变”的一站。

林丹从不避讳改变对自身带来的意义,“时代不同了,我们也不需要像原来一样。我们把本职工作做好,但也需要尽量展现自己赛场以外的东西,不要特别束缚自己。”多年的历练让林丹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去尝试各种改变,去发现内心渴望的自己。

北京奥运会后,林丹的心态已然发生变化。“我拥有了一切,每得一个冠军,都在刷新纪录。但我一直追求的只有冠军吗?这就是人们期待的林丹吗?不!还有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羽毛球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

实现全满贯后,林丹心里想得多了,眼界看得远了。2012年初,林丹受邀赴伦敦出席劳伦斯世界体育大奖颁奖仪式,这一次他更像是一位羽毛球大使,走到哪里都在推广羽毛球。“很多媒体或球迷都喜欢拿我和其他运动员做比较,很荣幸我依然在最强的行列里面。”不过伦敦之行并未让林丹高兴起来,他看清了羽毛球在世界体坛的弱势地位,这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林丹称羽毛球没能走上国际化非常可惜,尽管它有自身的魅力,“如果每一年的世锦赛都被亚洲羽毛球强国分掉,再加上有关部门不去极力推广,也许这项运动最终会被边缘化,到时候拿再多冠军都没有意义了。”让林丹遗憾的是,在世界体坛,并没有多少人了解羽毛球。“从劳伦斯奖颁奖回来以后,我要去改变体坛对羽毛球的理解,推动羽毛球项目的发展。”

如今,林丹的羽毛球生涯整整过去了二十年,如同 李宁公司“让改变发生”的口号,林丹用坚持和努力换来了成绩和尊重。“其实‘让改变发生’这句口号不只是针对所有的运动员,更多的是针对所有的老百姓,所有普通的人。无论他们从事体育还是从事另外一项工作,都希望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平凡的一生,我觉得这句话的意义便在于此。”林丹始终坚持“灵敏改变做自己”的生活态度,他也渴望用这种态度来影响周围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希望他们能够像自己一样,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一点一滴的改变。

从懵懂少年到问题队员,从“林一伦”到“超级丹”,从激情四射到平静如水,从自我到坚持改变,能看到的是一个越来越有生活态度的林丹。奥运之后,林丹的去留其实已经不再重要,因为林丹用自己的态度告诉世界,无论如何改变,他永远属于羽毛球的世界。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