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中国篮球 > 中国男篮 > 正文

苏群:不为上场为见世面 奥运不应丢下王哲林

2012年07月13日13:48篮球先锋报[微博]苏群我要评论(0)
字号:T|T

王哲林没机会去伦敦,实在遗憾,他本应作为一棵小树,为将来的大树参天,更早地植入奥运会这块土壤。

以目前王哲林的综合实力,谈论他对目前这支国家队的作用,是没有意义的。他才18岁,这次进国家队集训之前,还没有打过成年级别的比赛。现在谈论王哲林的天赋,也没有意义,邓华德(微博)在热身赛已经给他足够多的上场时间,优点和缺点都放在明面上。

但是,任何一届参加奥运会的国家队,都应该在12人位置当中,留出一个给未来的球员,尤其是年轻有前途的中锋。你不用指望他立竿见影出成绩,而是为了将来更扎实地出成绩。奥运会是如此重大的全球赛事,每个球员第一次参加都会紧张、激动、陌生,如果早一点让他体会这样的过程,那么当他22岁再次参加奥运会时,就可以更自如。这样的机会对一个中锋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中锋培养周期长,成材率低,但你种植的时间越早,根扎得越深,长得越壮。

中国男篮历史上就有带年轻中锋历练的传统。1984年新中国男篮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平均年龄不到24岁,却带去一个只有18岁的娃娃中锋王海波。那还是王立彬主打内线的时代,王海波身高2米08,完全没有比赛经验,只参加过国青队的比赛,但钱澄海却让他在对美国队的比赛中首发出阵。10年以后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男篮带去的是19岁的王治郅,他也只参加过世青赛。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姚明的年龄是20岁。2004年,哈里斯力主把易建联带到雅典奥运会。

这些年纪轻轻没有大赛经验的中锋出现在奥运会上,大郅和姚明立刻就发挥作用,易建联和王海波则完全是替未来培养。后来,除王海波因复杂的历史原因过早退出国家队之外,其他三人都成了中国男篮的顶梁柱,而且影响力发挥不止一届奥运会。

已经退休的原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曾说过这样一件事:2004年雅典奥运会最后确定名单之前,他们一直犹豫要不要带唐正东(微博)去。但当时已经有更年轻的易建联,还需要巴特尔(微博)的经验,所以忍痛放弃了。李元伟说,他事后非常后悔,哪怕让唐正东在板凳上看,对他的未来也大有帮助。

年纪轻轻参加世界大赛,带去了却上不了场,这样的例子在国外也不鲜见。1994年世界杯足球赛,最后夺冠的巴西队中有一位不到18岁的兔牙小子,一分钟都没有出场,他就是罗纳尔多。在后来的三届世界杯上,罗纳尔多进了15球,成为世界杯上进球最多的人。西班牙男篮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具备了夺冠的实力,但他们带了一位只有17岁的后卫卢比奥,西班牙队的火力点是纳瓦罗(F-纳瓦罗 D-纳瓦罗)卡尔德隆、加索尔和鲁迪,但他们坚持认为卢比奥是属于未来的球员,必须让他及早见见世面。

伦敦奥运会是2000年以来中国男篮目标最模糊的一届。在去年亚锦赛后,篮管中心曾有一次讨论,到底应该派什么样的队伍去伦敦。一种思路是,既然已经到了“后姚明时代”,就应该为2016年早做打算,派更多的年轻球员去。1992年中国男篮平均年龄24.5岁,但一半队员在22岁或22岁以下,其中巩晓彬、胡卫东、孙军、马健成了“黄金一代”主力,影响了中国篮坛10年以上。另一种思路是,奥运会篮球是体育总局“奥运战略”的一部分,不可能用来锻炼队伍,“全力以赴”是主色调。既然是全国一盘棋中的一颗棋子,中国男篮不可能例外。

留一个名额给年轻的中锋其实和“全力以赴”并不矛盾。在一支12人的篮球队中,真正具备战术轮换价值的差不多有10人,会有两人备用,以防意外,把其中一个位置给王哲林这样的年轻苗子,风险不算很大。作为一个集体项目,有着“今天耕种,明天收获”的本质规律,所以应该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勇气。2016年本应是中国男篮在奥运会上有大惊喜的一届,但惊喜不会不请自来,它是一种回报,但只回报你今天的远见卓识。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aliciajiang]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