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评论 > 名家专栏 > 正文

颜强:辩论或诡辩 门线上的故事已成哲学问题

2012年05月10日07:37东方早报[微博]颜强我要评论(0)
字号:T|T

切赫从门线上,挡出了卡罗尔的射门。足总杯决赛上的这一瞬间,至少在默西郡红色球迷心中,成为了天大的冤屈。

电视直播从多个角度回放这一次射门,仍然给不出充足的理由,认定这次射门的状况。从中立球迷的角度,这次射门球的整体应该没有越过门线,按照国际足联修改过的进球规则,这并不是一次得分射门。然而没有确凿证据,谁能说清楚这球到底有没有进?

一夜之后,意甲(微博 专题) 米兰德比的赛场上,两次出现类似疑问,球到底有没有进?谁能说清道明?

此前一周,我在老特拉福德,拜访英国足坛最著名的博比·查尔顿爵士,和这位七十五岁的长者聊起众多足球往事。老人最津津乐道的故事,还是1966年在温布利进行的世界杯决赛。赫斯特的射门,到底是不是进球?

“贝肯鲍尔是我最好的朋友,”爵士笑道,“可是这么多年来,每次见到我,他都要说:‘博比,当年那球可真没进!’”

门线上的悬疑,对于这样的足球名宿而言,同样会延续一生。哪怕在他们身后,人们谈论起世界杯掌故时,仍然会提起这一桩往事,只怕永远也得不出一个明确的辩论结果。

这似乎是足球的原罪,在这项运动诞生和发展过程中,规则上存在这样的操作执行漏洞,给业内人士带来了太多挑战。行业管理者虽然反应迟钝,今年也开始寻找解决方案,例如欧足联开始在欧洲俱乐部赛事中,推行门线裁判制度。只是通过增加人力执法,仍然解决不了门线悬疑。

于是当科技手段,被认为足以应对这样的挑战时,终极解决之道出现。这个春天,国际足联终于开禁,与多家高科技公司晤谈,最终选择两家进行测试,希望通过球体内置智能芯片,以及门线视频技术,来解决门线上的疑问。英德世界杯决赛悬疑,有望不再重现。

然而辩论仍在继续,未必是布拉特式反高科技的论调,而是对于高科技手段应该服务怎样的受众,以及以怎样更符合足球比赛节奏的方式,来服务受众。

老牌记者巴克莱提出的论点,是现在的高科技手段,或许能满足电视足球观众的需求,却对现场观众不公。因为传统的足球比赛,首先就是为现场观众提供服务,科技手段被引入后,现场观众反倒会和比赛之间形成一定的隔离。

不论是通过球体内的芯片检测球进与否,还是通过门线上的视频技术,这些都只是为裁判所用的辅助手段,传统的足球比赛里,观众和裁判,同一时间空间里,参与着足球比赛,科技手段被引入后,维护了球场结果的公平,却又让现场观众,被驱赶到一个更为弱势角色,整个球场里的平衡被打破。

这样的辩论,听上去有些诡辩的意味,然而仔细考量,还是能发现一些道理,尤其去到现场看球的球迷,更能体会到巴克莱质疑的理由——任何一场足球比赛,都有着自己的节奏和韵律,任何外来的干扰性因素,都可能在本质上影响着一场比赛的发展。高科技手段的介入,维护着球场上的一种平衡,却又打破了球场上的另外一种平衡,现场观众的潜在利益被侵蚀,高科技手段,更是对电视观众利益的一种维护和强化。

另一方面,高科技手段的引入,也只可能在商业利益巨大的职业足球和国际足球赛事中,大面积的业余和青少年比赛,不可能承担起高科技的成本,这同样会区分不同级别足球。

一条门线上的故事,就这样在辩论中成为了哲学问题。我一直认为高科技大势所趋,巴克莱的辩论,不禁让我有些糊涂了。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junma]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