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评论 > 篮球 > 正文

新华日报:CBA品牌升值难给俱乐部带来盈利

字号:T|T

近日,中国篮协正与瑞士盈方公司商谈CBA商务推广续约合同。有消息透露,今后5年,瑞士盈方公司每年将向中国篮协支付3.3亿元,这个数额是如今的8.3倍。CBA大幅升值,是否意味着期待已久的CBA盈利时代的到来呢?

每年3.3亿元,在中国体育市场上算是一笔巨款,每家俱乐部每年的“分红”也将由现在的一百多万元增加到一千多万元,这对俱乐部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资金。不过,要想就此扭亏为盈,恐怕为时尚早。

首先,“分红”的大幅增加,仍弥补不了俱乐部投资的亏空。在刚结束的这个赛季,每家俱乐部平均投入达到3800多万元,俱乐部冠名费、门票收入等各项收入总和一般不超过1500万元。因而,即使每年增加一千万元,绝大多数俱乐部仍然很难实现收支平衡。

其次,CBA这次打包卖出了好价钱,但必然伴随着苛刻的商业条件,留给各俱乐部自主商业开发的空间自然更小。2005年开始,中国篮协每年从盈方公司获得650万美元,代价是把CBA联赛的商务推广权和电视转播权交给盈方公司,俱乐部因此丧失了冠名、服装、场地广告等多方面的权益。不仅如此,俱乐部在找赞助商时,还面临诸多排他性条款。如今,CBA的赞助商已经达到22个,涉及服装、珠宝、运动器材、白酒、瓷砖、手表等行业,留给俱乐部的自主开发空间也就可想而知。

在谈到俱乐部亏损的原因时,不少俱乐部老板都坦言:缺乏足够多的自主商业开发权是主要原因。既然篮协“分红”无法帮助俱乐部扭亏为盈,是否意味着中国篮协就应该放权,把商业开发权交还给各家俱乐部呢?恐怕事情也并非这么简单。

CBA俱乐部职业化程度并不高,普遍缺乏懂经营的经理人才。由于创建时间并不长,把CBA的商业推广权打包卖给专业公司,有助于联赛快速成长。事实上,在与瑞士盈方合作的7年时间里,CBA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在快速扩大。目前,CBA联赛的发展势头非常好,本赛季更是呈现出空前火爆的局面,联赛赞助商达到了创纪录的22家,收视率、上座率也都创下历史新高。

在未来5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仍然是CBA联赛的黄金发展期,而CBA要维持一个良好的整体形象,仍需要以一个整体的方式包装、推广联赛。实际上NBA(微博)联赛在商业推广上也采取整体打包的形式。当然,中国篮协几乎把联赛所有商业开发权都打包销售也值得商榷。中国篮协整体打包销售联赛商业开发权固然考虑的是联赛的整体利益,但也应考虑到地区和俱乐部差异,兼顾俱乐部利益,适当放权,让俱乐部获得更多的经营空间。

说到这里不能不说一段题外话。7年间,CBA俱乐部平均每个赛季的投资也增长了四五倍,但一半都投资到外援身上。CBA引进外援的初衷是弥补本土高水平球员不多和本土球员整体水平不高的缺陷,如今却舍本逐末。因而,俱乐部愿意大力投资联赛固然是好事,但在盈利仍然遥遥无期的时候,中国篮协其实更应该对投资方向进行引导,让俱乐部投资更为理性,这样,联赛发展才会更健康、更有持续性。

本报记者 林华维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mandyge]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