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中国篮球 > 评论 > 正文

人民日报:下一个谁不重要 年轻队员更需宽容

2012年04月21日09:49人民日报薛原我要评论(0)
字号:T|T

国家男篮公开课,年纪最小的王哲林受到的关注最多。其中的缘由,大部分是冲着“下一个姚明”的说法去的。关于这个说法,场边观战的姚明回答道:“当年也有人说我是下一个谁谁谁。”虽然姚明的到来让王哲林有点紧张,但对自己的未来,这个18岁的年轻人倒是挺有主见:“我还是做好自己吧,我希望我是下一个王哲林。”

王哲林应该有相当不错的潜力。不久前,他在美国举行的耐克篮球峰会上一鸣惊人,帮助国际队战胜了美国队,这是一项专为世界各地19岁以下优秀青少年球员举行的赛事,有不少球星在这里崭露头角。王哲林还没有打过CBA(全国男篮职业联赛),就从青年队入选了国家集训队。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表现,似乎给了人们足够的理由去想象他的未来——下一个姚明。

这有点像武侠小说中深山练剑的少年:一朝踏入江湖,即刻名动天下。只是现实并非江湖那么写意,王哲林的身上,同样存在着不确定性。一场比赛的惊艳表现,还不足以证明他的面前就是一片坦途。也有不少曾在耐克篮球峰会上大显身手的球员,成年后湮没无闻。王哲林的身体条件固然优越,但技术的不全面也显而易见。他可能是一块美玉,但现在还只是一块璞玉。如何雕琢未来,比如何想象未来难得多,也重要得多。

其实,“下一个姚明”的称号,送给的不止是王哲林。去年,国青男篮的中锋周琦因为在世青赛上表现出众,也被忙不迭地送上这个“殊荣”。在这方面,不遗余力的赞誉似乎比耐心更能获得眼球。

而“捧杀”很可能跟着就是“棒杀”,两者的共通之处,就是去极端化地定论一名年轻球员,与之连锁的反应则是,年轻球员缺乏一个足够宽容的成长环境。这种宽容,意味着允许他犯错,允许他起伏,允许他的失败多于胜利。这些,都远比称他为“下一个谁谁谁”更有价值。

而王哲林怎样看待“下一个姚明”的说法,也是对他心态的考验。这个长着一张娃娃脸的大个子,并不掩饰自己的NBA(微博)梦想,但更明白只有“好好训练”。这也许就是对“下一个谁谁谁”最实在的回答。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yanqiao]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