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中国篮球 > CBA职业联赛 > 正文

唐子豪林书豪有相似之处 中国式培养有一弊端

字号:T|T

对于很多喜爱篮球的中国孩子来说,林书豪(微博)的出身不具备太强的可操作性,而唐子豪篮球道路却可以借鉴。养成中的唐子豪不仅仅局限于一条少年篮球人才的成才之路,同时也启发了中国篮球的“借壳生蛋”的配套计划。

2011年8月,唐子豪回国,并接受母校连云港外国语学校的征召,加入校队到扬州打全省的中学生篮球联赛。尽管对手们跟他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但他依然打得非常认真。其中一场比赛,全队得了约60分,而他一人贡献了38分。“那肌肉结构,那骨骼肌腱,和国内的孩子完全不能比,很明显,在美国受到了专业而精细化的训练。”教练赞不绝口,“好几场,都几乎是他一个人打败了别的球队。”对于硬度不够的中国篮球来说,纯正的美式篮球训练最重要的就是提升身体素质和后卫技巧,这一点,林书豪和唐子豪都作出了很好的示范。

目前的中国篮球,小球员更多是因为身高在很小的年纪被挑选进入体校训练,然后进入各地体育局和俱乐部并行的拥有模式。就连姚明离开CBA去NBA(微博)打球,还得缴纳一笔不菲的“转会费”。此外,中国式篮球选材不够注重身高和身体素质之外的可塑性,所以导致好后卫稀缺。这也使得像唐子豪这样,以赴美学习为外壳,深造自己的篮球理想为实质的方式诞生。值得一提的是,唐子豪模式的重要意义在于,他通过实现理想为目标,让篮球不仅仅成为一个工具,更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和信仰,或许,这将会成为培养复合型中国篮球人才的一条新出路。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cyrusliu]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