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评论 > 名家专栏 > 正文

腾讯特评:足球文化靠濡养 俱乐部需品牌意识

2012年03月28日07:26腾讯体育[微博]郑贤我要评论(0)
字号:T|T

郑贤

上海地铁司机广播中喊一嗓子“申花是冠军”,立即抚慰了像沙丁鱼罐头一般密密麻麻扎进地铁中烦躁候车的申花球迷军团。这种违反组织系统语言的个性化语言,其实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的话语服务方式。此时此刻,广播员如果单单是要求得胜归来沉浸于亢奋状态的申花球迷稍安毋躁保持安静,恐怕只会招致球迷对地铁部门运力调度不力的群嘲和起哄,但一句“申花是冠军”的正中球迷下怀的激荡口号,却能赢得万千民意,达成肝胆相照声气相求的心愿聚合与良性互动。

后来采访得知,振臂一呼的大喇叭广播员是同样是一位申花球迷。当对待特定乘客时,这位地铁工作人员针对服务对象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投其所好,使处于烦躁和亢奋中的球迷认为工作人员也是跟他们一伙的,这就确保了地铁的乘车安全。这在讲究集体主义观念、人人都是运转线上一颗螺丝钉的大型事业单位中,显得尤为难得。该工作人员也坦诚,是经过思想斗争才走出这一步的。我们也可以说,是强大的球迷文化气场,情不自禁地推动他走到了球迷的队列中去。

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印象中,内敛的中国球迷只选择在球馆周边地带才会表露自己的球迷身份,而不喜欢将这一心照不宣的球迷文化植入到生活中去。比如,我们见过父亲带孩子去球场看球,也目的往往是让其去感受一下奇特的比赛气氛,而非是想要孩子继承自己的足球理念和站队倾向。但在足球文化发达的英格兰,很多球迷对球队的热爱都是“世袭下来”的。我在北京见到过一位来自利兹的姑娘,我询问她的足球立场,她说了一支闻所未闻的球队。她解释说,这是利兹当地一个小镇的球队,之所以选择她是因为爸爸喜欢。她们从不认为支持这类小球会会显得上不了台面,她们甚至感受到了忠诚的荣耀。

这就是英格兰足球文化的内涵:你一生只能爱上一支球队。贝克汉姆曾表达过类似观点:“足球渗透在我们的文化里,存在于我们的DNA之中。从我们降生到这世界上,足球就和我们在一起,永远不分离。”

阿森纳(微博 数据)俱乐部在筹措建设新场馆时也曾遇到过与英国足球文化相缠绕的问题。因为很多老球迷死后都葬在海布里球馆周边,而阿森纳很想把这些球迷的骨灰级忠骨迁往新球场,但由于人数众多,最终只得遗憾地将这些死忠的名字镌刻在新的纪念碑上。

我们球迷与俱乐部的互动关系,对比英格兰球迷“生死相托”的过命交情,显然还需要利用时间来润滑。但上海地铁中启动“球迷口号”与乘客谋求沟通的手段,也展露了球迷文化存在的积极意义与扩散辐射的不同凡响。

当然,不光我们的球迷需要用心濡养足球文化,我们的俱乐部也要拥有经营百年老店的品牌意识,而不是搭一路顺风车揩点油后便起身溜号。

首先,濡养球迷文化的首个不算苛刻的要求就是别老改队名——有的甚至连城市名都被替换了,不断变换的赞助商冠名甚至是跨区域冠名已经将球迷晃得七荤八素头晕眼花,导致品牌和眼球散焦。谁能料想,现在的上海申鑫竟然是南昌八一演变而来的,而贵州人和竟是上海中远、上海国际、西安国际以及陕西浐灞层层蜕皮的超级变种。你总不能让球迷一路从上海追到西安再追到贵州吧。所以,这种名头涣散的俱乐部很难张罗到死忠球迷,除非这人正好也是这么一路搬家尾随去了贵州。这次地铁球迷之所以互动良好,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申花老字号自打职业联赛开启后就雷打不动,孕育了一拨球龄长达19年的申花死忠。

球迷文化的孕育需要时间,要让球迷将“归属感”一般的热爱“有腔调”地宣泄于足球运动之上;而足球品牌的培育更需要时间,要让球迷完全排他地将感情固化沉淀下来,形成宗教般的“我执” 。

愿我们的球迷能够多一些球迷文化的创新与施展,愿我们的俱乐部能够积极创造出催使球迷展示球迷文化的条件与机会。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junma]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