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中国篮球 > 评论 > 正文

工人日报:“球迷文化”需“文而化之”

2012年03月17日15:12工人日报刘颖余我要评论(0)
字号:T|T

体育是件有趣的事情,老拿文化来说体育的事儿,未必有趣,但没办法,体育还真离不开文化。

最近又有人开始说“球迷文化”,由头不用多说,山西男篮主场出事了。先前有关山西男篮球迷,舆论赞多贬少,因为这里有CBA最火热的主场。有媒体称,他们本赛季正在探索营建一种独特的球迷文化:如用当地独有的口语“闹他”当主场口号;球迷们头扎黄围巾,身穿黄T恤,打造“金色主场”;球迷还为山西队创作《一起闹他》和《梦想》,作为主场歌曲……加上爆棚的人气和一票难求的票房,山西成为联盟最具特色的主场。

但伴随着3月11日晚京晋大战行将结束时从看台上扔下的那些扎眼的矿泉水瓶和打火机,山西“球迷文化”便没有先前那样的好名声了。不只是北京媒体,许多舆论都指责山西球迷过于狂躁,有股戾气,就连山西当地媒体也刊文指出所谓“闹他”一词颇为粗鄙,用起来贻笑大方。

说实在的,我倒有点同情山西球迷,CBA各大赛区,像他们那样对篮球投入巨大热情,而且用心经营主场的球迷并不多,从看台上扔杂物的也远非他们一家,所谓“闹他”想来不会文雅,但总好过工体一声紧似一声的“京骂”吧。

不是要为山西球迷开脱,我只是想说,山西球迷不过是中国球迷文化的一个缩影,每个指责山西球迷的人也应该反躬自问:我们都学会了如何当一个合格的球迷吗?

中国竞技体育逐渐为世人瞩目也不过是最近三十年的事情,国人认识到职业体育的魅力时间则更短。因此,一点也不奇怪,所谓“球迷文化”云云,我们还只是刚刚起步。甚至或许还有不少人认为看个球而已,关文化何事。但看看欧洲球迷对于俱乐部持续一个多世纪的热爱,再看看日韩球迷的整齐划一、井然有序,我们必须说,“球迷文化”这回事的确是有的。

“球迷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忠诚——对于自己支持球队的忠诚,这种忠诚不会因为球队成绩的起伏而发生改变,此外还有尊重——不仅有对本方球员的尊重,还有对对方球员、对方球迷的尊重,对于裁判和工作人员的尊重,当然还有正确的胜负观等。至于球迷加油的方式、拉拉队的组织方式,我倒不认为是最重要的,那也就是一个形式而已,但不少人眼中的“球迷文化”似乎就是这些东西。

如果以核心价值来衡量,不客气地说,我们还没有形成独有的健康的“球迷文化”。不只是篮球场,到其他赛场去看看,不难发现,中国球迷似乎还缺乏对于球队从一而终的忠诚,一输球就喊下课,一落后就倒戈已形成不少球迷的集体无意识;一些球迷对裁判、对手也缺乏足够的尊重,动辄就喊“黑哨”,或指着对方球员名字谩骂。置身那样的环境,谁还好意思说“文化”二字?

当然,建设“球迷文化”绝不是球迷单方面的事情,它需要社会各方的努力。尤其是俱乐部、体育管理部门更需要加强对球迷的引导。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场比赛,俱乐部的管理者动不动就冲入场内指责裁判,又凭什么要求球迷“树立正确的胜负观”,“理智看待输赢”呢?

姚明所赐,我们有幸看到彼岸的职业球队是如何“笼络”球迷人心的。火箭队每到节假日,球员便有各种针对球迷的公益活动,从慈善晚宴到社区服务,从慰问孤寡老人到辅导孩子阅读,林林总总,让人大开眼界。球迷对于俱乐部的忠诚感或许正是通过这些润物细无声的行为培育起来的。

“球迷文化”不会自生自灭,而需“文而化之”。它需要时间的积淀,更需要细心的栽培。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yanqiao]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