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中国篮球 > 评论 > 正文

人民日报三问CBA:为何办?为谁办?怎么办?

2012年03月16日22:40人民日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推迟到3月18日进行的CBA(中国男篮职业联赛)北京队同山西队的半决赛最后一战,说“格外”引人关注,显然不只是因为球场上的较量。眼下,赛事组织方不说如临大敌,至少是如履薄冰。北京、山西两队的球员需要把第四战那个嘈杂纷乱的夜晚忘掉,全力投入决胜战。但对于CBA来说,这是一场不应被忘掉的比赛。这场比赛中所出现的乱象及其根源,不仅该令双方的第五战引以为戒,更值得中国篮协和各家俱乐部反思:CBA为何而办,为谁而办,该怎样办?

实际上,几乎每个赛季,CBA赛场内外都会出现意外,越到紧要关头,越是横生枝节。每一次意外,对于联赛的公众形象和品牌价值都是打击,直到这次被迫采用延期比赛这种不得已的办法。这种“办法”,不会就此消弭出现的问题,更不能为以后所效仿。联赛创立17年以来首次出现这种“办法”,但愿也是最后一次。

为何会采取这样“不是办法的办法”?联赛手册中,对于赛场相关问题的处理,不是无章可循。但对比规章,此次中国篮协的处罚结果,却让人有“裁量过轻”的质疑。据此要说中国篮协偏袒一方,又听到一声苦衷。其实,到了有令难行,处罚左右为难的程度,中国篮协最该反躬自省,灭火队员般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联赛的整体规划从何谈起,联赛的健康文化又怎样建立?

CBA联赛在一种得过且过的环境中运行,是山西、北京两队第四战乱象爆发的直接原因。缺乏品牌意识的维护和篮球文化的涵养,缺少为球迷服务的社会责任,是联赛得过且过的深层原因。如果赛场成为各地方言粗俗用语的“荟萃”,主客场赛制演变出不同地域球迷之间漫骂的杂音,很难想象联赛能否营造健康欢乐的氛围,展现体育真正的魅力。联赛是由体育管理部门组织,奉献给社会大众的特殊产品,看台上的球迷三教九流,赛场如同一个小社会,如果组织者没有足够的判断力、引导力、整合力和抗压力,难免会为各种“意外”疲于奔命,遑论长远。

北京、山西两队的第五战,有各方表态动员,有周密部署预案,看来能平稳顺利,但这同样不是CBA运行的常态。松一时,紧一时,不如扎扎实实做好平时。否则,CBA的下一次“意外”,谁能断言不再出现。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ramonesli]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