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中国篮球 > 评论 > 正文

广州日报:中国篮球是否也需要司法介入?

2012年03月16日08:02广州日报张健强 白志标我要评论(0)
字号:T|T

本专题策划 本报记者 陈伟胜

本专题撰文 本报记者 张健强 白志标

特约嘉宾 裴洋(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

山西中宇与北京金隅比赛中出现的球迷扰乱赛场和赛后围堵客队大巴事件还在发酵之中,北京媒体甚至有人发出“高价悬赏令”,求证现场见证人。这一切均源于中国篮协的一纸糊涂的处罚决定,多次出现球迷扰乱赛场秩序的太原赛区和球员、教练指责裁判的中宇俱乐部只被轻判,各被罚3万元。

从篮协官网就能看到,在其本赛季开出的一系列罚单中,山西中宇所在的太原赛区可谓是“常客”,而且几乎都是与扰乱现场秩序有关。按照中国篮协的联赛纪律规定,这种屡次作乱的赛区无疑会被取消办赛资格,但事实并非如此。此外,每次的赛场骚乱事件无不又与裁判的判罚有关,这也引发外界担忧,中国篮球联赛正在中国足球过去的道路上狂奔,司法介入也成为当下的最大呼声。那么司法是否应该介入呢?司法介入又是否能阻止联赛中发生的种种恶劣行为呢?

这期“三言二拍”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的博士裴洋和我们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不按章操作CBA规则如废纸

篮协犹如“吃面包的大人”

张健强:过去,篮协在公众事件上做出的决定相对开明和果断,除了2003~2004赛季浙江诸暨赛区被取消办赛资格外,还有当初新疆的“官秀昌事件”,篮协都做出了果断的决策。新疆广汇在那个赛季还是常规赛第2名,但篮协直接就取消了其季后赛资格。不过,篮协相对果断的那个期间是“李元伟时代”。可以说,那一段时期是CBA高速发展的黄金年代。而从篮协这一届班子在任到现在为止,也就是从2009年开始,CBA一直乱象频发,对违纪者的处罚越来越轻,篮协似乎也不敢对俱乐部进行处罚,国家队的成绩也在倒退。

白志标: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足球、篮球还是其他项目的比赛,一个严肃并且严格的赛事章程和规则是保证赛事正常进行的基础条件,作为一个管理者,有法必依、违章必究是必须要做到的,一切都要在明面上进行,而非私下协商或施压。记得中国篮协前掌门人李元伟当时曾说过,中国足球出现的众多问题对中国篮球的管理者起到警醒的作用,于是中国篮球领域变成了中国体育内最开放的领域,媒体也做到了最大限度地监督,记者与李元伟的“理论”成为常态。当然,对付那些不遵守规则的赛区和俱乐部,中国篮协可谓是及时祭出“法典”,而当时的CBA联赛也被认为中国第一联赛。

裴洋:应该说,中国篮协制订的联赛处罚办法,由于是其内部的规定,所以其根据条文对违反规定的赛区和俱乐部作出处罚就法理上是没有问题的,但类似这种无过错方的北京金隅对球迷围堵等事件进行道歉却是闻所未闻。我不知道这背后有怎样的原因,但这肯定是不合情理的。其实,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联赛,制订了规则,首先制订者就要严格执行,对于处罚决定,无论是被处罚方还是外界如果存在争议或不满,应该有一个专门的仲裁机构来进行仲裁。

张健强:现在有明确的规则都不实施、不理会,感觉一切都可以通过“顾全大局”的口号掩饰,一切都可以私下商谈。在这种情况下,哪个俱乐部不会做人,必然要吃亏。以前我打过一个比喻,两个小孩抢一个面包,大人来掰成大小不一的两块。为了“公平”,往大块的咬一口,结果大变小,如此循环,面包全让大人吃了。现在篮协无疑就是那个“吃面包的大人”。

想捂“家丑” 越捂越丑

应以中国足坛闹剧为鉴

《中国青年报》认为,事实上,类似的闹剧早就在中国足坛上演过无数次。12年前的渝沈之战,10年前的“甲B五鼠”公然打假球事件,当时中国足协都是以“大局为重”为借口,仅仅做了象征性的处罚,从而令足球联赛深陷假、丑、黑的泥潭,直至司法介入后开始反赌扫黑。而CBA这些年赛场上的乱象,是否也隐藏着类似于足坛当年的问题呢?

张健强:毫无疑问,CBA和过去中国足球赛场上有一点共性——很多赛场事件往往是由于裁判问题引起的。中国足坛被骂了这么多年“黑哨”,最后都成为了现实,可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现在的体育比赛,现场球迷位于球场的各个角度,而且他们很多都非常懂球,也熟悉规则;电视转播的角度也越来越多,裁判想糊弄人已经不太可能。有趣的是,上赛季篮协担心赛场的大屏幕慢镜头重放会引发现场球迷的不满,为了“减轻”裁判的压力,从而禁止了现场大屏幕重放,否则对赛区进行罚款。这是否此地无银三百两?

白志标:不管是中国足球、中国篮球还是其他项目,出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找个理由先捂上,而非迅速调查并澄清真相。我觉得,这种做法的原因首先可能是“家丑不可外扬”的想法作祟,毕竟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出事对上对下都觉得不是好事;其次,是要成绩不要脸皮,当年足球无论是“甲B五鼠”作假,还是多家俱乐部“造反”,本是对足球的一次革新,但管理者从政绩需要出发,最终放弃了这样的机会,结果中国足球不但成绩越来越差,而且环境越来越恶劣。

裴洋:其实,足球也好篮球也好,之所以出现这么多乱象,说到底是就是体制的问题,特别是管办不分。我们的联赛与国外不同,如欧洲的项目协会只是一个管理者和规则的制订者,赛事则交给或赛事联盟或联赛公司,我们则不同,体育项目的协会包揽所有事情,角色也是多重身份,所以出现这些乱象也无法能明确地用规则来处理。我觉得这种局面如果不改变,不管足球还是篮球,引发这些乱象的根源也无法改变。

CBA需要进行“大扫除”

是否该用“外用药”治“内伤”

有媒体翻出资料,最近4个月内,CBA赛场已经发生过9次类似的违规行为,山西中宇俱乐部本赛季已经5次被罚;而在2003~2004赛季,浙江诸暨赛区由于第二次发生观众向场内投掷饮料瓶和杂物导致比赛两次中断的事件,当时的中国篮协果断施以重拳,取消了诸暨赛区的承办资格。而此次山西太原赛区却被轻判,是否需要司法介入来给球一个交代呢?

张健强:中国足球联赛在司法介入后,令人看到了体育原来这一块三不管地带当中太多的黑幕。过去涉及裁判问题、赛场问题,中国足协多用“行规”作为挡箭牌。裁判的身份是否涉及行贿等也重新有了司法解释,而不像原来那样是一个灰色地带。足球领域这一次反赌打黑的行动从某种意义上是让足球置之死地而后生,短短一年,足球联赛又气象万千,而且很快摆脱颓势,现在又重新开始红红火火。因此也诞生了“管办分离”的政策,把足协的权力有所限制。CBA确实应该来一次“大扫除”了。

白志标:足协、篮协甚至体育总局,我想出事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希望司法介入,行规大于法规,这首先体现的是一个行业内自身的“权威”,也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而且不管哪个行业,首先肯定是“内部”解决,及至事情无法收拾时才会迫不得已让司法介入。事实上,现在不是司法介入能否解决问题,关键是篮协有章不依。就本起事件来看,司法介入的重点也不过是球迷与马布里(微博)究竟有无冲突、记者是否被打等,至于裁判是否“黑哨”,如果没有特别的指示,司法也不会轻易介入的。

裴洋:中国篮协不按照联赛章程来处理问题另说,单就司法介入来说,其实与足球没什么区别,也不必司法主动介入,有掌握假球、黑哨证据的人都可以举报,因为这已经超越了行业管理者的管理范畴。在联赛发达的国家,就如意甲(微博 专题) 、英超(微博 专题) 等联赛,如果出现假球、黑哨现象的话,司法会毫不犹豫地介入的。我还是那句话,司法介入只是一时,只能解决个别问题,要让联赛健康发展,关键还是联赛模式的改变。篮球联赛在“李元伟时代”实际上是走在足球前面的,按他的计划,联赛无论是质量还是水平应该比现在提高,而信兰成回来后还是过去的做法。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yanqiao]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