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评论 > 名家专栏 > 正文

汪大昭:刘翔抢跑体育文化 胜负真的重要吗?

2012年02月27日11:51中体在线我要评论(0)
字号:T|T

一个刘翔( 微博 官网 博客),一个丁俊晖,脚前脚后地在世界二流赛事中创造佳绩,对于春节以来一直缺少轰动性新闻的媒体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又有的可炒了,哪怕很快便成为过去,热得快凉得也快,毕竟可解一时之需。后来,刘翔从伯明翰转战斯德哥尔摩,竟抢跑被罚,让人难以接受,郁闷的不是刘翔自己,而是众多“翔迷”。

竞技体育就是这样,总要有一些关注点引导着人们的注意力和商家的钱包,包括亮点、热点、看点和卖点等,都在此列。有些“点”本身就是钱,有些则间接与钞票、彩票乃至股票相联系。事实上,没有“点”就没有钱,这是人所共知的。至于上述二位在赛场上的成功,也许都属于后一种,奖金是有的,但既不是运动员参赛的主要目标,也不是媒体最为关注的。

既然如此,为何还是被当成挺大的事?

一是对手使然,没有罗伯斯,没有塞尔比,比赛过程就会平淡,胜利的意义和胜者得到的美誉都要打折。毕竟,高手之间不常有机会当面“对话”,以往狭路相逢的经历自己淡忘了,却被有心人如数家珍做成链接。

二是悬念使然。竞技对决不是文艺演出,虽然都是按照程序进行,但再好的剧本也只有一次揭秘的机会,一旦剧情公知天下,悬念全无,而且不可逆。比赛则不然,每一次的结果都无法预料,悬念之美是永恒的。

体育被纳入大文化的范畴。从人类体育活动的起源和渐进过程看,确属一种文化现象。如果没有文化内涵,今天的许多体育项目要么早已消亡,要么停留在劳动生产和军事技能中,即便仍然实用,但完全无法观赏。体育运动的一大特征就是由美感构成的观赏价值,无论形式上是动还是静,是比速度还是比精准,各有其美。这是体育的魅力所在,尤其是高难度专门化的竞技运动,看的就是棋逢对手,冠军只有一个,非要分出个高下,让人大呼过瘾。

文化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常胜将军从来不可求,喜剧并非创作原则,文学尚不能总是以大团圆收尾,更何况无法设计结局的竞技比赛。皆大欢喜不属于体育,几近残酷的较量才是精彩赛事不可或缺的。

刘翔与罗伯斯的交锋必须有抵达终点的先后之分,人们会运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加以区分,百分之一秒的计时无法做出评判,还可以借助电子摄像和电子起跑器,严格限制抢跑和分解撞线动作。所有的选手都必须经受这种“放大镜”前的考试,所有的看客和媒体都会以此为快,由此生成的竞技文化助推着运动能力的提高。至于将一个个小球按规则顺序捅进洞穴的斯诺克比赛,球手们全凭经验和感觉来选择角度与力度、敲击与摩擦,薄厚的细微差别令看台上的绅士们如醉如痴,惊愕、击掌、叹息,奉陪几个小时浑然不觉。

文化既是一种现象,又是一种需求。田径运动的大部分项目源于人类本能,跑跳投都是四肢的基本功能。可是,几乎所有的球类项目都是人类设计的,生活中并没有很多原型,包括斯诺克,尽管可以找到间接依据,但成为专门运动,实在是一种创造。或许可(微博)以据此推断前一类运动更为纯粹地表现人类的生理状态,后一类则是为满足心理需求应运而生。

追求高尚、完美、健康,不能离开胜负而空谈。至于沉湎于胜负而不能自拔,那是体育文化中的糟粕。(汪大昭(微博))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youlesu]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