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综合体育 > 综合其它 > 正文

北京女举体教结合 臧丽娜既是主帅又是老师

2011年12月30日02:51北京晨报[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2011对于中国女举而言是艰难的一年。世锦赛的铩羽而归之后,各方开始对女举进行反思,后备人才与退役保障等问题也随之愈发凸显出来。困境之下,不破不立。北京举重队率先迈出了“体教结合”的第一步,记者近日来到北京女子举重队和男队后备力量训练基地——新媒体技师学院,与教练和孩子们度过了充实且忙碌的一天,体验了体教结合综合发展的新路子。

6:00

早操时间 闹铃一响奔操场

早晨5时30分,北方的冬天天还没有亮,屋子里还是漆黑一片,杨国良的闹钟已经响了好几遍,按掉最后一遍闹钟,他迅速穿衣起床,顺便叫醒还在睡觉的室友们,这位来自湖南的孩子已经适应了北京冬天的寒冷,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每天早操是不能缺席的。

早晨六点整,一个小时的早操正式开始,52个孩子整齐地在操场上跑圈,虽然有的孩子仍旧睡眼惺忪,但大家还是欢快地跑着,不时与身边的同学开上几句玩笑。只有19岁,但杨国良已是班里最大的孩子,最小的只有14岁,他告诉记者,在这里学习的举重队员共有52个,分为两个班,有女孩17人,这些女孩就是北京女队从一线到后备力量的全部阵容。

在这个50多人的集体里,可以听到不同的口音,“我来自湖南,在体校呆过五年。”杨国良告诉记者,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很多人都是因为体教结合,才来到这里练习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可能就不会来北京队训练,起码现在我们不担心以后的工作问题,这样练起来很有劲头。”

8:15

上课时间 人人一本厚笔记

早操过后,孩子们开始了一天的学习和训练,为了方便管理,新媒体学校为举重队的孩子们在训练室边建了一个专门教室。不到8点钟,赵老师就来到了教室门口,等候来上课的学生们。赵老师毕业于清华大学,是资深的机电课程老师,提到举重队的孩子们,他一下就“激动”了起来,“这群孩子真的好,和我教他们之前想的不一样,真的用心学,并且动手能力很强。”

由于训练场地有限,52个人被分成两个班级,一班上午上课,下午训练,二班反之。这也让孩子们的学习效果更好,8时15分到11时40分是上课时间,赵老师讲得行云流水,孩子们也紧紧地跟随着老师的思路,不时有学生提出问题,气氛非常活跃。一位名叫潘丽英的女孩的笔记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的字迹工整,无论是电路图还是操作方法,都写得有模有样,而班级上和她一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本厚厚的笔记。“我们渴望学习,也希望能找到出路。”她说。

其实,选择这个专业也确实费了一番苦心,北京举重队的领队朱利告诉记者,对于练举重的孩子来说,如果没出成绩,就业是一个大问题,而与新媒体合办就是为了帮助举重队的孩子们解决“后顾之忧”。经过一番努力,最终在他与新媒体学院院长梁军、副院长郭科研的协商下,决定今后北京举重队分流的运动员统一归属到电子工程这个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学习。因为该班向北京市供电局定向输送,只要学生遵守规章制度,毕业测试合格,就可以保证就业。

14:00

训练时间 对着镜子抠动作

离开教室,左转,进入训练室,这就是孩子们下午的生活。在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房间里,摆放着杠铃、镜子、垫子等基本的训练器材,一侧的黑板上写着每天的训练计划,下午两点到五点是一班的训练时间。除了纠正队员的动作,臧丽娜不时要亲自示范。“虽然器材不是那么全,但学校已经为此投入了几十万,”北京女子举重队主教练臧丽娜告诉记者。不过,艰苦的环境并未影响她和孩子们的斗志。

对着训练室里的大镜子,队员们一遍遍地练习着,外面天气寒冷,训练室却是热火朝天的景象。队员两个人一组,轮流练习着,“这帮孩子都很能吃苦,练得真的很拼,特别是女孩子,都不偷懒。”孩子们的努力被臧丽娜看在眼里。来自四川的龚雪是唯一一个在专业队训练过的女队员,虽然手腕有伤,还是刻苦地练习着。与她一样,每个队员手上都有厚厚的茧子,当记者问道疼不疼的时候,几个十几岁的孩子争抢着回答,“不疼,我们都习惯了。”

翻看队员们的日程表,可以看到每天学习和训练的日程安排得很满,“我们很少有人请假,大家都怕耽误了训练,受伤也会坚持上课。”来自北京的王若菱告诉记者。

19:00

自习时间 训练日志不能忘

晚上7时,一天的学习和训练结束了,孩子们聚集在教室进行两个小时的晚自习,大家在一起研究白天学习不懂的问题,写一写训练日记,时而还能看场电影,这是一天中的“温馨时刻”,也是周璐璐最喜欢的时间。她是个快乐的胖女孩,而她的快乐也感染了周围的人。

不过,就像孩子们所说,练举重的原因有很多,大家都是有梦想的人,都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没有人想过放弃。在教室里的墙上贴着52张祝福心语,每个人的愿望都写在上面,大家都憋着一口气,四川女孩龚雪刚刚来到举重队,还未能和大家完全熟络起来,不过,她却是每天练得最努力的人,“取得成绩最重要”,显然,成绩最好的她也是北京女队的希望之一,“我们很想家,但想着一定要练出成绩来,就忘记了很多事情”。

■教练有话说

臧丽娜谈体教结合艰辛路——

她是主教练,也是班主任

从今年三月开始,北京女子举重队走上了体教结合的道路,对于所有的队员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开始,而对于北京女子举重队主教练臧丽娜来说,这样的开始有太多的辛苦。

北京女子举重队曾经是臧丽娜生活的地方,作为其中的一员,她帮助北京队取得过辉煌的成绩。在退役后,她同样选择为北京女子举重做些什么,虽然待遇并不丰厚,但在臧丽娜看来“为自己心爱的事业都值得”。

2005年北京女子举重队曾一度“消失”,由于没有队员,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不过好在在北京举重队的帮助下,保留了“火种”。经过多方的努力,终于在今年三月成功与新媒体办成体教结合的班级,招进了第一批队员,迎来了一个新开始,而在这过去的8个月时间里,臧丽娜也经历了运动员时期从未经历过的辛苦,开始了既当教练员又当班主任的日子。除了在训练馆指导队员训练外,她还负责管理队员的生活事务,吃喝住用行,样样都是她,早上的早操需要她,晚自习也需要她,而这一群十几岁的顽皮孩子们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早出晚归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指导训练的女孩子,还要管教顽皮的男孩子,臧丽娜一分钟都不得空闲,有时候,家里12岁的女儿、生病的丈夫都没有时间照顾。不过,“大家都叫她臧妈妈,”二班的女班长告诉记者。其实,她的辛苦也被孩子们看在了心里,“环境艰苦,但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取得成绩。”臧丽娜教练从未抱怨过,而她的心愿却很简单,“孩子们很需要爱,我们也很需要关注,真的希望我们能够早些做出些成绩。”晨报记者 李昕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jinghuini]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