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正文

“挂号不点名”全面推行

2011年12月25日02:01京华时报
字号:T|T

  【事件回放】今年,本市在市属医院推行“挂号不点名、转名医先过首诊关”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不点名挂号”其实就是引导百姓层级就诊,病人有问题先由主治医生解决,解决不了的转给副主任医师或者主任医师,后者再将患者转给著名专家。

  在北京,大医院挂专家号难是个痼疾。据统计,每年有近7000万外地患者进京挂专家号,而全市医院专家号全年不到180万个,专家号源与百姓的盲目就医需求严重失衡。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抱着“有病就到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医生”的就医理念,陷入了小病“大治”的误区,不仅增加了自身的经济负担,更加剧了优质医疗资源的紧缺。供需失衡导致了“看病难”。

  层级就诊就是筛选疑难杂症和特殊病例的过程,将有限的优质资源用在最该用的患者身上,就是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点评】知名专家评价标准应尽快出台

  实行挂号不点名的初衷是为了推行层级就诊,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从积极的角度来讲,挂号不点名可以引导患者按需就诊,推动分级诊疗模式,让有限的专家资源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同时,挂号不点名所附加的一些条款如互认检查结果等,也可以有效避免患者重复检查等弊端。

  尽管层级就诊利于医患双方,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难点。层级就诊实行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知名专家的确认评价标准如何划定。也就是说,到底哪些医生可以划入不看首诊的专家之列?知名专家的划定,不应简单地以职称、科研成果、论文、是不是博导等指标来衡量,也不应硬性设定指标数量,而应该去挂号室做个调查。哪个医生患者最多,哪个医生的号最不好挂,哪个医生的供需矛盾最突出,这个医生就应该入选。

  与此同时,目前北京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都处于过饱和状态,在就医患者总量没有减少、医疗资源没有增加、专家资源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不点名”对于缓解看病难来说效果很有限。随着临床专业和疾病的划分越来越细,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的每个专科医生虽然同属一个学科,但还分别具有各自擅长的领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挂号“随机分配”,很可能专家最擅长的领域与患者所患疾病不对应,如此很难确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叶洲

  (叶洲)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