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综合体育 > 综合其它 > 正文

上官鹏飞之死独家调查 三大问题引发拳台悲剧

2011年12月13日08:26腾讯体育[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上官鹏飞之死独家调查 三大问题引发拳台悲剧

上官鹏飞比赛瞬间

调查二:职业化改革反复 体制内赛事与商业比赛脱节

有人将上官鹏飞的不幸归咎于不带护具,其实这是不懂搏击运动,放眼全球,最高水平的赛事美国职业拳王争霸赛、UFC、K-1、泰拳等都不戴护具,但这些比赛出现死亡的情况并不多见。

其实,摘下护具是中国搏击赛事的一大进步。以散打为例,2000年散打运动职业化打响了第一枪,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正式推出。为了增加比赛的激烈程度和观赏性,散打比赛规则进行了大胆改革:去掉了护具,延长了比赛时间,并放开了对膝法攻击的限制。以散打王比赛为基础,散打在商业化道路上大胆迈进,与国外各种武术格斗体系进行商业化交流。

体制内的赛事也曾在护具上做过重大改革,1998年时任武管中心主任的李杰到日本考察K-1联赛,回国后针对散打进行了改革。从1999年开始,散打比赛脱掉了厚重的头盔和护具,仅保留护裆、护齿和手套(2001年八运会就是采用了无护具的散打锦标赛形式,也是全运会唯一一次摘下护具),从而大大增强了比赛的观赏性和激烈程度 ,为散打运动走向市场打下了基础。

然而,2004年前后,散打规则又经历了一次修改,原本已经摘下的护具又一次戴在了运动员身上,“这是历史的倒退,一种规则决定一种技术,散打摘下护具能更好地练习膝法,也能锻炼抗击打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对外交流,戴上护具则限制了运动员的发挥”,记者采访的那位圈内人士不无痛心地评价这次改革。

2009年以佛山中泰拳王争霸赛为契机,国内商业赛事迎来了又一个春天,而这类商业赛事都是不戴护具的。从2009年开始,官方举办的散打功夫王赛事也以全新的形象推出,这一赛事同样不戴护具。散打锦标赛冠军成为参与这项比赛的主力军,但与2000-2004年的散打王赛事周密筹备不同,如今重披护具和层层规则保护下的锦标赛与职业赛事强度、规则差别很大,新生代锦标赛选手和裁判对于商业赛事的经验不足。

“全国锦标赛因为长期在护具规则下比赛,比赛基本上变成推胸大会,KO率极低,就都把人往擂台下推,赢得比赛很难看。习惯了锦标赛打法的运动员,通常很难适应商业赛,全国锦标赛亚军李腾、全国冠军张军勇(微博)、全国亚军郭行行等都是习惯锦标赛打法,他们不习惯商业赛,所以去打商业赛时就被人家泰国人一膝顶翻,就是因为平时没练过膝,没练过抗击打,也不会防守”,熟悉散打的圈内人士说道。

另外,锦标赛选手技术素养与要求观赏性的职业搏击擂台有很大差距。比如崔飞击倒上官鹏飞的那一拳动作不规范,而且用手腕和小臂这部分没有拳套缓冲的位置砸压禁击部位后脑,伤害性极大。其实早在上官鹏飞受伤之前,已经有多名国外搏击选手倒在这种击打后脑的违规动作上。09国际武术擂台争霸赛中,广东散打运动员姜春鹏就用同样的动作KO了越南选手阮文俊,而更为著名的是2009年中泰对抗中张开印击倒泰国拳王蓝桑坤的扣杀式摆拳,同样打在了对手的后脑。不过在“扬我国威”的欢呼声中,这些不规范的技术的危险性并没有引起重视。

这样上官鹏飞的事情就有了另一个清晰的脉络,虽然这是一个意外,但体制内赛事跟商业赛事在规则和护具方面的双轨制,无疑是罪魁祸首之一。“这根本不是护具问题,即便戴护具如果技术不规范,打击禁击部位也有可能给运动员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关键还是统一规则,不同规则下打法不同,谁也难保不出事”,圈内人分析说。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jinghuini]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