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综合体育 > 田径 > 正文

刘翔当选田协委员 中心赞自信是一种文化底蕴

2011年11月30日10:09新华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体育专电(记者吴俊宽)中国田径协会第八届代表大会29日在京举行,在中国田径事业未来四年的发展蓝图中,进一步打造田径文化,提高田径软实力成为一大亮点。

按照中国田径协会的章程,田协代表大会四年一届举行。29日的大会通过由上届协会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段世杰继续担任第八届中国田径协会主席。此外陈跃玲、王军霞(微博)、王丽萍(微博 博客)、刘翔( 微博 官网 博客) 邢慧娜五位奥运冠军也当选了协会委员。

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杜兆才当选田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他对中国田协过去四年中的得失进行了总结。

除了全民健身、竞技体育、赛风赛纪、市场开发、对外交流等内容外,杜兆才还专门提到近年来田协高度重视田径文化建设工作,把大力打造田径文化摆在首要位置,积极打造以北京、厦门马拉松为龙头的马拉松文化,在全社会营造具有田径特点的全民健身文化氛围;同时加强精神文化建社,不断增强国家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协会与全国田径界的文化建设,构建“田径大家庭”。

“新一届的委员会今天组建之后,我们对未来四年做了比较系统的勾画。田径一方面要通过奥运争光计划提高硬实力,同时我们现在更看重的是如何提高田径的软实力,也就是我们田径文化的打造。中国田径的发展,文化是它的底蕴。比如说竞技体育文化方面,刘翔在国际赛场上表现出的中国人的自信、舍我其谁的霸气,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在谈到未来四年的工作重点时,杜兆才说。

谈到当选委员的五名奥运冠军,他说:“五个奥运冠军是中国田径的一笔财富。他们既为中国竞技体育作出贡献,同时也为中国田径争得荣誉。在他们身上,有很宝贵的经验,这也是我们打造田径文化的一部分。”

杜兆才还说:“在全民健身方面,马拉松文化具有其独到的特点和作用。”

1981年,中国举办第一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时,参赛专业运动员不足百名。然而到了2011年,中国一年举办22场马拉松比赛,直接参与人数30多万人次。2012年又有10余个城市请举办马拉松。据段世杰估计,2012年中国举办的各类马拉松比赛将超过30场,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完)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jinghuini]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