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中国篮球 > 评论 > 正文

三晋都市报:但愿摘牌不止是制度

2011年11月11日09:31三晋都市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国内球员转会市场,在体制和政策的束缚下,年来并没有呈现出应有的自由与活跃。大牌难觅的现象,近年来稍有改观。而篮协酝酿实行已久的短期交流摘牌,这种“临时租借”性质的交流,是对“长期转会”的补充,应该说是一个有着良好愿望的制度。

首先,提供了比赛机会。各俱乐部的挂牌球员,都是因为或者位置重叠或者能力不足,在本队鲜有上场的球员。买吾兰、蔡晨、马坎和任氏兄弟等人大多如此。而摘牌俱乐部给他们提供打球机会,这有助于一名球员特别是年轻球员的成长。其次、平衡强弱差距。山西队从两支超级强队广东和新疆中,各摘一名球员;这当然对两强没有实质性的撼动,对本队却是有益的补充。

并且,篮协为了保障制度的实行,还在转会费和工资薪水上制定了相关政策。短期交流第一轮被其他球队摘走球员的球队,可以得到8万元的转会费,其他轮次的转会费为5万元;该球员工资到新俱乐部工资不低于全队平均工资的80%。短期交流的期限是一个赛季,如果无故不在新俱乐部报到,将不能参加本赛季比赛。

本赛季,整个摘牌中共有6人被短期交流。这也反映出各队对交流球员的谨慎态度。而在以往,摘了不去的现象也屡有发生,摘牌制也并未发挥预期作用。

首席记者李清伟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cyrusliu]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