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评论 > 名家专栏 > 正文

叶飞:安全措施到极致 但F1车手仍与死神为伴

2011年10月21日11:42东方早报[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F1韩国站前脚后脚结束的是丹·威尔顿的生命,这个参加美国印地500比赛的英国人又为赛车运动的殒命史添了沉痛的一笔。丹·威尔顿的名字并不为中国车迷所熟知,但前F1英国车手、如今是BBCF1赛事解说嘉宾的安东尼·戴维森在推特上贴了一张照片,上世纪90年代的一场英国卡丁车比赛,三位车手极速前行,顺序为安东尼·戴维森、丹·威尔顿和巴顿。并不需要对丹·威尔顿的生平研究太细,通过这张照片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如今都已30左右的3位英国车手走了不同的赛车轨迹,在不同的领域中都堪称佼佼者。

那场在拉斯维加斯的事故发生后,赛车圈的推特几乎全员哀悼,任何一位与丹·威尔顿有交情的人都表示了自己的各种情绪,震惊、悲痛、怀念,或者叹息……在赛车运动发展到如今,安全措施已到极致的情况下,又一位车手的丧命确实让人心情复杂。更加细致的赛车安全保护措施恐怕又将成为讨论焦点。

就在F1日本站前,国际汽联在所有参赛车手中推出了一个头盔安全升级件,即在护目镜上方增设一块长方形的保护模块,它的材质是一种称为“佐龙”的特殊的碳纤维,结构更牢固,防撞击效果更佳。在2009年马萨在匈牙利站被巴里切罗赛车上飞出的弹簧砸中护目镜,而差点导致失去左眼甚至生命之后,国际汽联就开始研究如何弥补。方程式车手裸露在座舱外的肩部以上的部位基本由头盔负责保护,头盔可以经受子弹射击和坦克碾轧,但提供车手视线无障碍的护目镜则没有同等强劲的抗击打能力。“佐龙”保护模块虽然弥补了这一缺陷,但车手反映比赛能见度受到一定影响。如果国际汽联规定这是强制安全措施,那么车手就必须执行。

在护目镜上频出花样的另一个原因是中东人的别出心裁,阿布扎比站的正赛时间首次考验了车手从“白天跑到晚上”的适应能力。当然客观地讲,车手是一心一意驾驶赛车,没有什么不同,但从自然光转变到灯光,能见度的变化是他们必须解决的。去年开赛前,舒马赫向媒体展示了一种有特殊滤光效果的护目镜,它能让车手在进入灯光环境后依然有很强的可见度,降低事故概率。

有趣的是,除了在这种细枝末节的安全措施上有不断的改进外,F1近10年基本没有大范围的安全改革,F1运动的安全技术已经达到了一种巅峰状态。2007年加拿大站,宝马索伯车手库比卡遭遇严重撞车事故,赛车经过几次与水泥墙的撞击后支离破碎,但库比卡本人却只有一些皮外伤,甚至连伤筋动骨都没有。这是F1近年来采用单体横造结构座舱的效果,碳纤维独立材质让座舱成为一个与车体其他部位不相干的“摇篮”,并能吸收大面积的冲撞能量。另一个例子是去年瓦伦西亚站,韦伯赛车的右前轮与科瓦莱宁的左后轮接触,韦伯连人带车高速飞入空中,车顶落地,并向前翻滚直到残骸静止,如此恐怖场景的结果却是韦伯毫发未损!

丹·威尔顿的事故基本是以上两个例子的结合体,但结果却天差地别。印地500赛车与F1同属四轮裸露式方程式,但前者的技术含量却与后者有较大差距,涉及到的安全设计也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为什么F1被称为“最高级别赛车”的原因。然而,赛车运动始终是“冒险者的游戏”,即便如F1这样有尖端安全技术的比赛,也无法保证100%的安全,前辈亡灵可鉴,后来者却依然纷至沓来,因为他们只信奉四个字:无怨无悔。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youlesu]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