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评论 > 名家专栏 > 正文

苏群:中国男篮封杀媒体等于封杀球迷

2011年09月19日14:01篮球先锋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亚锦赛开战三天三胜,队员们乐了,记者们苦了。到目前为止,前往武汉采访亚锦赛的一百名国内记者,除了赛后发布会,还没有真正体会过“无冕之王”的感觉。

中国男篮的“封口令”,让记者们采访的途径完全限制在赛后发布会。球场的所谓“混合区”,是通向更衣室的走廊,原本是采访球员的第一现场,然而十来米的过道,国家队员们通常匆匆走过。

如果每场比赛后,邓华德(微博)能像CBA联赛的规矩那样,每场带表现最突出的队员,记者们也能完成任务,至少他们可以问到大郅,或者阿联,或者孙悦。但指导今天带的是张兆旭,明天带的是易立,他们都是替补球员。

中国队努力让邓华德成为惟一的对话通道,使这支球队成为目前亚锦赛上最难采访到的球队。这次在武汉,亚洲各地记者多达300人,其中国内记者近200人,除央视和官网,大家极难接触到队员。按篮球比赛采访的常规,训练最后15分钟的放松性投篮可以让记者看,但现在也是全封闭。相反,各路外国诸侯非常客气,连头号对手伊朗也是门户大开,想问谁问谁,一律笑脸相迎。中国男篮向来是历届大赛上最难采访的球队之一,采访难度和比赛形势成反比———形势越恶劣,难度越大。但中国队最终的比赛成绩,和封闭程度并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比如2002年在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中国男篮对前往采访的中国记者也采取全封闭。比赛间隙训练,德国男篮挡住了每一个外国记者,放进了所有德国记者,中国队的训练是对中国记者“封杀勿论”。最终,那届中国队打得很惨,最后一天排位赛还输给安哥拉。

相反,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男篮进前八是死命令,可是采访环境相对宽松。中国队员路过“混合区”,姚明会带头走向记者,其他主力队员大多也会停留几分钟。即使赛后见不到队员,打个电话也能接受采访。宽松的媒体环境并没有添乱,当他们战胜德国队进入前八,记者和队员一样欢欣鼓舞。

今年的形势有点像2003年哈尔滨亚锦赛,那也是争夺奥运会资格的关键大赛。在之前一年,中国队亚运会决赛被韩国翻盘,主帅下课,老帅蒋兴权临危受命。老蒋的严厉是出了名的,但那届亚锦赛,媒体也没有遇到武汉这样“滴水不漏”的环境。

中国男篮下“封口令”,看似因为如临大敌,其实和这支队伍的特殊功能分不开。按理说,国家队代表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篮球水平,赢了说明水平高,输了说明不够强,最终只停留在篮球运动这个层面上。但中国男篮和其他所有队伍都不一样,除了篮球本身,它还维系着体育总局、篮管中心这些单位的行政命运。对媒体和球迷来说亚锦赛只是一次比赛,顶多忧国忧民发几句牢骚,可是输了球的话,男篮的上级单位要承担责任。现在“三大球”的奥运前景普遍陷入困境,女篮已经夺冠,男篮和女排是最后的攻关堡垒。为中国队保驾护航,不惜一切代价,包括不让媒体添乱。

其实,从男篮历届大赛的历史来看,中国篮球媒体很少有添乱前例。大赛前指出点问题,是帮忙而不是添乱。比赛开始后,连指出问题都很少,鼓舞士气居多。如果真的碰上“滑铁”,各种炮轰也不会改变比赛结果。

中国男篮的比赛是属于球迷的,也是体育总局的,但归根结底是属于球迷的。各国的国家队也属于他们各自的球迷。美国男篮是最好的榜样,他们从来不会因为成绩好坏而改变对媒体和球迷的态度。2002年世锦赛,美国队成绩够惨,只得了第六,但每场比赛后,他们坚持在公关的安排下集体会见记者,一字排开接受采访。2006年他们成绩回升到第三名,也是这样接受采访。2008年他们登上冠军宝座,每场赛后,每个人先洗完澡,再喷上香水,回到混合区会见记者,通常会有20分钟,甚至半小时。像布泽那样记者围得少的球员,在身边没有一个记者之后,仍然会留在原地等候。

球是队员打出来的,不是记者写出来的,怎么写、写什么,无法改变比赛的过程和结果。而球迷作为纳税公民,却有权知道队员想什么,他们惟一的途径就是媒体报道。封杀媒体,其实就是封杀球迷。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youlesu]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