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中国足球 > 中国国家队 > 正文

解读卡马乔边路战术:亚洲诸侯全部靠“变”

2011年09月09日14:41体坛网[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亚洲诸侯全部靠“边”

记者马德兴(微博 博客)述评

20强赛已战罢2轮,纵观前两轮20场比赛中的45个进球,我们多少还是可以看出一些东西,而且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消化、理解卡马乔所说的“决战在边路”的先进技战术理念。

边路得分近乎半数

记者在前两轮比赛结束之后,观看并统计、分析了全部20场比赛中的49个进球。在这49个进球中,定位球进球为12个,其他均为运动战中进球,其中任意球全部都是间接任意球。

如果按照足球场纵向习惯“三区”划分,即分为左边路、中路、右边路。那么,37个进球中,通过中路攻入的进球为14个,像约旦队攻入中国队的第一球远射、泰国队3比0主场击败阿曼队中的两次中路快速反击中单刀破门、巴林队客场2比0击败印尼队中两次快速反击等,均是在中路攻入的。通过中路配合所攻入的球在49个总进球中所占的比率为28.6%。

除开中路的配合,运动战37个进球中其他23个,全部是通过边路发起、或者配合完成的。于海在主场对阵新加坡队的补射,就是郑智从左肋反动组织、然后将球传到右肋的于大宝,后者直接起脚射门,于海补射命中。而蒿俊闵在对阵约旦队比赛中的进球,更是边中结合的经典,赵旭日将球传到右路的蒿俊闵脚下,后者与前者在完成漂亮的二过一之后,从右路内切、完成射门得分。

边路不是简单传中

卡马乔当初在昆明带队训练时,让国脚们拿球之后多向两个边路分球,然后完成传中。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落后的、过时的战术”。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球员从小缺少先进理念的熏陶,在边路拿球之后,只是简单地完成传中,让中路包抄球员去完成射门。这其实说到底还是我们的球员问题,即不理解现代足球的特征和趋势。

20强赛前两轮,定位球进球占24.5%,中路占28.6%,边路为46.9%。在23个边路进球中,真正由边路传中、中路包抄射门得分的,其实才只有5个,如澳大利亚队客场对沙特队比赛中9号肯尼迪头球攻入的第一球;科威特队对阵韩国队追平的一球,7号法赫德传中,中路插上的20号纳斯尔与韩国队后卫及出击的门将抢球时,门将将球挡出,插上的4号推射;韩国主场对阵黎巴嫩时9号池东云头球补射破门;科威特队客场对阵阿联酋队,穆塔瓦传中,纳斯尔破门等。

除去上述典型的边路传中之外,同样是利用边路,像中国队的两个运动战进球就完全不是边路传中,按国际足坛采用的进球方式,可分为“斜角度吊传”,像伊拉克队客场2比0击败新加坡队的两个进球、韩国队6比0击败黎巴嫩队朴周永攻入的第1球也是斜角度吊传。

再譬如,伊朗队3比0击败印尼队一仗,右路下底之后倒三角传球,中路包抄的14号特穆里安后插上射门,这个进球属于典型的倒三角进球。而黎巴嫩3比1主场击败阿联酋一仗,所攻入的第二、三球也是倒三角方式,都是有后点队员包抄或头球将球送入网内。

至于像蒿俊闵式的从边路内切、射门的方式,韩国队的朴周永(对阵黎巴嫩队)、科威特队的纳斯尔(对阵阿联酋队)、乌兹别克队的杰巴洛夫(对阵日本队)、阿联酋队的哈利尔(对阵科威特队)时,也都有类似内切完成射门得分的方式。此外,像中国队所攻入新加坡队反超比分的一球,则是从边路的一侧传到另一侧的典型。这也是充分利用球场的宽度,实施边路转移。

所以,所谓的“走边”、“利用边路”,绝对不是简单的下底传中,相反,只是下底传中,这样的得分率并不高。20强赛前两轮49个进球中只有5球是纯粹传中方式攻入的,比率只有10.2%。所谓中国足球传统的“两翼齐飞”,其实早就属于一种过时的东西,甚至应被淘汰。在这一点上,我们的队员需要真正去理解什么是“利用边路”。而且,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理解为什么卡马乔如此看重张文钊(微博),很重要一点就是他不仅可以下底传中,还能内切。相比之下,于海在比赛中因为以前受伤的缘故、失去了内切等方式,因而在对阵约旦队的比赛中也受到了外界的批评。

《2010年南非世界杯技术报告》中提到:“现代的球员在带球到了靠近底线附近时,不再是高球传中进入禁区,而是更多地将球贴着地面回传,为后插上的球员传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倒三角传球”。这句话也告诉我们:走边路,绝不是为了下底传中!因而,我们绝不能简单地否定卡马乔的战术理念,或者是误读其战术理念。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zachzhang]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