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综合体育 > 田径 > 正文

曾经没完没了的发枪——起跑规则的前世今生

2011年09月01日11:37中国体育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究竟什么力量才能够阻止地球上跑得最快的人?博尔特8月28日晚给出答案:零抢跑规则。他的意外出局,让起跑规则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殊不知,起跑规则的演变和改革也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

第一阶段 2003年之前

没完没了的发枪

追溯到早期的田径比赛,因为没有关于抢跑的限制措施,一名选手只要“厚着脸皮”,无论抢跑多少次也不会被罚下。但随着田径运动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兴起并逐渐现代化,竞赛技术也开始规范化。其中一项重要的规范就是对起跑下定义及诠释对抢跑运动员的惩罚。

经过1912年奥运会美国选手克雷格抢跑八次,第九次发枪后他勇夺冠军的事件后,国际田联规定:正常的起跑必须是裁判员的起跑信号发出后,运动员方可起跑。如果在起跑信号发出前,参赛运动员便开始起跑,即为抢跑。所有运动员必须重回原点,等到裁判员再次发出起跑信号后方可起跑。另外还规定,在比赛中,一名运动员抢跑两次就会被取消比赛资格,这一规则一直沿用至2003年。

这样带来的结果是,参赛选手可以轮流抢跑而不被罚下,曾经出现过比赛发枪“没完没了”的局面,这不但严重扰乱运动员发挥出高水平,也大大降低比赛观赏性,对电视转播不利。如1994年广岛亚运会百米比赛,竟然出现六次抢跑。

第二阶段 2003年至2009年

头枪争夺抢答权,二枪击毙出头鸟

2003年,国际田联针对起跑再次改革。即第一次抢跑者不做处罚,而第二次抢跑的任何运动员将被取消资格。新规则引发了不小争议,以男子前百米世界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格林为首的美国田径界曾多次公开抨击新规则。2003年巴黎世锦赛上甚至发生美国短跑选手德拉蒙德不服判罚、倒在跑道不起的场面。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一规则给了运动员可乘之机。一些运动员因为知道第一次抢跑不受处罚,在比赛中故意抢跑,以给对手施压,制造紧张气氛。久而久之,就运用成“压枪战术”和“抢跑战术”。

第三阶段 2010年1月1日

“零容忍”出台

为避免运动员再施伎俩,国际田联理事会早在2005年世锦赛就建议改变规则,要求将所有抢跑者都罚下场,并把“零抢跑”规则提交给国际田联代表大会进行投票表决,一旦通过将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不过由于当时一些协会表示反对,国际田联担心无法获得多数票,无疾而终。

四年后,国际田联终于向利用规则进行“欺骗”的所有运动员实行“零容忍”。这既是对那些利用规则故意抢跑来干扰其他运动员,以达到乱中取胜的人的强大威慑,同时也是起跑规则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因为新规则重在保护真正有实力、有水平运动员的利益,为他们取得好成绩创造条件。但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博尔特身上,不得不令人欷歔叹惋。

下一阶段会怎样?我们拭目以待。

本报记者 叶珠峰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