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综合体育 > 羽毛球 > 正文

欲求技术新视角:后场反手击高远球的引拍

2011年08月09日00:24《羽毛球》杂志我要评论(0)
字号:T|T

文/肖杰、肖婷、肖辉

引拍动作是否充分将直接影响挥拍击球动作的质量。引拍充分可以为击球提供巨大能量,使击球更有力;而引拍不充分则会使击球时力量发不出去,从而大大减少击球的力量。

什么是引拍充分?在羽毛球中,反手击后场高远球的引拍是持拍手臂将球拍引至身体前方,并使其位于击球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上,即将球拍拍头朝下引至胸前,手心朝向自己。这里需要手臂向内转动,如果引拍向内转动幅度大,挥拍击球时手臂向上的运行距离长,而手臂用的力量是不变的,那么手臂与球拍的加速距离就长,在最高点击球时球拍的速度就会大。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击球速度转化到球上,球速就会大;反之,如果手臂向内转动幅度小,挥拍时手臂向上的运行距离就会缩短,手臂和球拍的加速距离短,击球时球拍的速度就会小,作用到球上,球速就小,飞行距离也会短。这就是大多数爱好者常有的那种力量发不出去的感觉。

因此,要想将后场反手高远球击得又快又远,就要重视引拍这一环节。我们以北京队男单运动员桂彬和羽毛球爱好者余乐进行图像对比,看看他们在后场反手击高远球时的引拍阶段到底有哪些差别,专业选手动作的合理性到底体现在哪里。

一、躯干运动

过程和目的:身体向击球方向的反方向转体,为击球做准备。

动作要领:反向转体时,保持重心的稳定。

现象:在引拍过程中,桂彬髋关节角度适中,重心移动平稳;余乐髋关节角度较小,重心起伏较大。(如图:桂彬4、余乐4)

结论:余乐的重心起伏过大,移动起来较费力,不利于移动过程中的能量节约。

原理:羽毛球是一项不停歇的运动,运动中需要不断地起动、移动、回动。如果步法不合理,会觉得跑起来特别累。专业运动员在场上移动起来轻松自如,感觉好像不费一点力气,而业余选手常常跑得筋疲力尽,而且不能持续太久,这就是步法移动是否合理而造成的差异。想要在羽毛球场上轻松移动,就要掌握科学的移动步法;而移动是否轻松,取决于移动过程中重心的稳定性。

二、上肢运动

过程与目的:为挥拍击球增大球拍的运行距离,从而增加挥拍速度,使击球更快、更有力。

动作要领:反手击后场高远球引拍时,持拍臂要主动将球拍引至身体前方,并使其位于击球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上。

现象:在引拍过程中,桂彬肘关节在体侧直接抬起,前臂内旋引拍至提前;余乐上臂先向前伸出,前臂内旋引拍使肘关节抬起。(如图桂彬6,余乐6)

结论:在引拍过程中,余乐的前臂前伸属于多余动作。

原理:羽毛球运动对体能、技术要求较高。一场专业单打比赛持续一个小时左右是很常见的。同时羽毛球的飞行速度极快,最高时速可达400多公里,是持拍球类项目中最快的运动。这就要求运动员有很好的体能、耐力和速度等素质。为了节约体能,击球技术动作的合理性也建立在能量节约的基础上。如果动作既省力,效果又好,那么这个技术动作就是最理想的技术动作。

三、下肢运动

过程和目的:为挥拍击球提供良好的身体发力方式,为蹬地击球做充分的准备。

动作要领:左腿蹬地,右腿辅助。

现象:在引拍过程中,桂彬和余乐左膝关节角度都大于右膝关节角度;引拍结束时刻,桂彬已迈出,余乐两脚并在一起。(如图桂彬8、余乐8)

结论:在引拍过程中,桂彬和余乐都采用左腿支撑发力。引拍结束时刻,桂彬左腿已经发力,使右脚向前迈出一步;余乐两脚却并在一起,左脚并未蹬地发力。这就会造成击球时刻发力过晚,从而错过最佳击球时间。

原理:后场击高远球的上肢动作需符合鞭打原理。即在各环节依次加速、然后依次制动的过程中,动量从质量较大的躯干依次向下一运动环节传递,最后传递给球拍。在引拍过程中,最大速度出现的顺序为髋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手指尖→球拍,而这种鞭打的动力来源是下肢的蹬地发力。在引拍的最后时刻,左脚应该已经完成蹬地发力,并将力量传递给髋关节,以便击球时使力量依次向上传递,形成鞭打。

解决办法:

在平时练习中,余乐在掌握合理的动作技术基础上,应多做挥拍练习和步法移动的练习,要减少多余动作,并形成合理的动作定型。

(未完待续)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搜索热词:

桂彬
[责任编辑:xiaobai]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