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2011深圳大运会 > 评论 > 正文

大运魂魄改变一座城市 绿飘带街头最时尚元素

2011年08月08日11:00深圳特区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 寅 吴向阳

一场“青春盛宴”已是触手可及。

8月12日,深圳湾畔,四海宾朋五洲学子踏歌而来。一座青春之城,一场青春盛会,在“2011”、“深圳”这个时空的独特节点交相辉映。

一场盛事,满城华章。

从“地铁时代”到“绿色出行”,从“市容提升”到“节俭大运”,从“义工转换”到“三创合一”,从竖起《论语》公益广告,到设立国际留学生基金……为了这场青春之约,4年多来,深圳只争朝夕。

即便是抛开宏大的视角与叙述,仅仅拈取一些诸如“曾经拥堵的关口,如今车流畅快”、“曾经黄土朝天的工地,如今花开如海”这样的细小枝节来品读,人们也能深切地感受到,大运来了——

深圳变了!

大运神思 因时而变

“春茧”东侧,一座石塔默然伫立。

这座26块花岗岩构建的石塔,几天后将点燃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青春圣火。

“1959都灵”、“1977索非亚”、“1985神户”……直至最顶端的“2011深圳”,这座主火炬塔的每块花岗岩上,铭刻着从都灵到深圳,总共26届大运会的时空历程。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

182年前,当英国著名诗人威廉·沃兹沃斯的侄子查尔斯·沃兹沃斯坐在牛津校园里,以略带玩笑的态度,向就读于剑桥大学的好友写下一纸挑战书的时候,这个年轻人不曾想到,这场泰晤士河上的约战,最终会演变成一场绵延至今、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事——牛津剑桥赛艇对抗赛。

更令查尔斯始料未及的是,这场始于1929年的约战,竟然从此成为全世界高校学子间体育竞技的发端。而朋友般的“友谊”与“竞赛”,也由此根植在全世界大学生体育实践与大学精神相融合的人文图谱中,成为最核心的基因片断。

时间,是最公正的评判者。

1896年,雅典。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圣火在卫城第一次点燃。这项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体育盛事,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校园和学生结下不解之缘。

顾拜旦以复兴奥运会为毕生之愿,起因只是痛感学生“学业过劳”,“唯一解决的办法是叫孩子们游戏”。而大运会的兴起,也是源于要“为大学生们提供一个校园之外的教育平台”。

在心理学中,动机是解析行为最基础的参数——显见,在动机上对于青年和学生同样深切的关注,让奥运和大运有着近乎相同的思想之源。

卫城的阳光下,纯洁的希腊少女将代表胜利的橄榄条戴到詹姆斯·伯纳德的脖子上。这位现代奥运会史上的第一个冠军,同时还是一名哈佛的学生。和詹姆斯一样,参加最初数届奥运会的运动员,大部分都是在校大学生。

63年后,第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意大利都灵开幕。从一开始,大运会就是奥林匹克精神坚定的追随者与传播者。新生的大运会在宗旨理念、组织形式、组织制度等各个层面均脱胎于奥运会。就连1960年法国夏蒙尼冬季大运会,也是效仿奥运会赛制而设立。

于是,一个有趣的映射呈现时空的坐标之中:高校体育为现代奥运复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石;而奥林匹克运动的复兴,又反过来成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孕育、萌芽、兴盛的孵化器。

站在历史的高度,我们不得不承认, 大运与奥运是如此的血脉相连。

时间,是最睿智的引导者。

正如哲人所说,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脱胎奥运,以“交流与公平竞争”为初衷的大运会在诞生后,从未停止对大运精神内核的自我完善与擢升。

1961年,第二届大运会如期而至。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举行的开幕式上,国际大体联第一任主席施莱默博士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大运宣言:

“大运会是友谊盛会。这种友谊不是来自对民族、宗教和种族的歧视,它是真切地建立在理解和相互尊重,尊重他人信仰和意见的人类友谊……”

50年过去了,这段演讲一直被视为对现代大运宗旨的纲领性阐述。超越种族的“友爱”,超越胜负的“友谊”,从此沉淀在大运会的魂魄中。

在时间这位伟大导师的引领下,大运精神不断吐故纳新,臻于至善。为了淡化国家的概念,大运会在颁奖时不奏国歌;为了弱化竞技的色彩,大运会坚持竞技是过程,友谊是目的……

最终,大运精神历经淬炼,形成了独特的、与奥运精神和而不同的核心理念。大运之魂厚积薄发,使“友谊、博爱、公平、坚毅、正直、协作、奋发”的宗旨喷薄而出,成为全世界大学生共同仰望的精神灯塔。

青春礼赞 因势而变

青春是书的第一章,是永远无终结的故事——朗费多在100多年前发出的感叹,真切且温暖。当我们站在历史的星空下驻足回望,大运会的青春画卷汪洋恣肆,跌宕动人。

那一年,陈肖霞17岁。1979年墨西哥城的那一池碧水,注定是她生命中难以忘怀的印记。第十届大运会的十米高台上,她惊艳一跳,不但征服了观众与裁判,为中国收获了第一枚大运会金牌,还让骄傲的对手、前苏联的世界冠军伊·卡列尼娜输得心悦诚服。后来,人们叫她“跳水皇后”。

2001年,刘翔(微博 官网 博客)刚过17岁,初出茅庐,还带着几分青涩。当他出现在北京21届大运会110栏决赛场上时,几乎没有什么人认识这位来自上海的青年。可当他最后10米后来居上,以13秒33的成绩率先撞线后,大伙儿开始相互打听,这个年轻人是谁?

这枚金牌,是刘翔运动生涯中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后来,人们开始叫他“翔飞人”。110米栏的世界纪录,也曾被他抛在身后。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霍尔金娜同样17岁,已经美得“令人窒息”。这个有着芭蕾舞演员般身材的姑娘一举拿下了这届奥运会高低杠和自由体操两项冠军。然而,在随后两年多的时间里,霍尔金娜如同一只迷失的“天鹅”,状态一落千丈。

1999年的西班牙第二十届大运会,这只早已惊艳世界的“天鹅”完成了重回巅峰的绝地反击。在小城帕尔马的体操馆,霍尔金娜以无懈可击的表演夺得了女子个人全能冠军。在大运会上重拾自信的霍尔金娜,就此加冕世界体操界的女皇。

关于青春的故事,无论何时说起,都让人心驰神往。来看一个简单的统计吧,仅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那些曾在世界大运会获得奖牌的选手,总共夺得了80枚金牌、84枚银牌和62枚铜牌。

关于岁月的传奇,无论何时忆起,都会让人心绪激荡。乔丹、 李宁郭晶晶、菲尔普斯、姚明、鲍威尔、中国女排、梦之队……这些在属于他们的时代里熠熠生辉的名字都曾在大运会赛场上写下属于自己的篇章。

从某种意义上,大运会仿佛是片河床,因势利导,承载着青春的河流一路向前,欢乐流淌。初出茅庐者期待在这里历练成长,打开通往成功的窗。而巨星名将同样选择走进大运,谱写青春的辉煌。

青春的礼赞,因势而变,随风传唱。

焕然城市 因境而变

在人类发展的长卷里,每一座城市,都是一件鲜活的作品。

在这件作品里,历史是城市的记忆,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故而,每一座城市都是独特且无法复制的。

当人类前行的步伐越来越快,城市也会和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一样,遭遇“成长的烦恼”。空间、资源、环境、文化、经济类型、城市功能……每一样,在达到某种临界状态时,都会成为城市继续发展的“瓶颈”。

如何实现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找寻城市跨越式发展的“话题”与契机?全世界都在思考。

答案,众说纷纭。

在关于答案的诸多学术研讨与争鸣中,“借助举办国际性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让城市结合自身所处的时代环境而转变,加速城市国际化建设进程,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这一选项,在实践的反复佐证下,已然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徜徉谢菲尔德市街头,如同走进了一幅英伦油画。冬季花园、兰心戏院、艺术画廊……馥郁幽雅的人文意趣如空气般弥散在这个城市的街巷之中。

然而,这个英国的老牌工业城市在上世纪80年代初,因为整个工业体系坍塌,留下了大片被污染的废墟和失业人群,被称为“最肮脏丑陋”的钢铁城市。

改变这一切的,是大运会的到来。

1987年,谢菲尔德获得了1991年第16届大运会的举办权。困境之中谢菲尔德将大运会的主办当作城市转型的一次战略契机。为了大运会,“钢铁之城”投入了1.5亿英镑兴建和翻修城市的体育与文化休闲场馆。

一座座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在曾经的工业废墟上拔地而起,一个个人文休闲场所出现在城市中心,一处处黯淡的文化古迹被修葺一新……

在大运会的强力拉动下,新兴的产业开始让城市经济复苏,这个老牌“钢铁之城”一举转型,从工业城市转变为体育休闲之城,充满年轻与活力。

如今,谢菲尔德已经拥有了完整的体育产业链,每年聚集着“斯诺克世锦赛”、“国际田联大奖赛”等世界顶级赛事资源,成为英国乃至整个欧洲首屈一指的文体旅游、体育训练和科研中心,被英国政府授予“国家体育产业城”的称号。

自1959年诞生至今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大运会这项仅次于奥运会的世界第二大综合性运动会的足迹,一共到达过全世界24个城市。几乎每一个城市都因为大运会的助推而焕然改变,呈现出有别以往的城市气质。

1999年的第20届大运会,让西班牙仅35万人口的小镇帕尔马,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醉人的地中海风情,迄今仍令世界各地的游客趋之若鹜。

2003年,韩国大邱市通过举办第22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经济上获得了逾8976亿韩元(约合7亿美元)的直接和间接收益,并新增了13467个就业岗位,为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国际化进程装上了一台强劲引擎。

2009年,25届大运会来到仍然沉浸在战争之殇中的贝尔格莱德。没有盛大的开闭幕式,没有奢华的场馆,大运会用自己的独特魅力,抚慰着塞尔维亚这个国家的战争伤痛,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露出了久违的笑脸。

……

“人的一生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能忘却的,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土耳其诗人纳乔姆·希格梅的这句话,写在所有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心里。

敢闯先锋 因思而变

在“春茧”,石钢和他的创意团队一直习惯把“海之门”叫做“世界之门”。作为深圳大运会开闭幕式现场的主要负责人,石钢说:30年前中国开始从深圳走向世界;30年后,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将从这扇“世界之门”走进深圳。

30年,弹指一挥间。

深圳,这个昔日南海之滨的小渔村,以“敢为天下先”的气概华丽蜕变,成为举世闻名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令世界惊为“奇迹”。如今,在1600多个日夜的精心筹备之后,深圳已经准备好让世界再次惊艳。

深圳是幸运的。在而立之年,寻求发展突破之时,迎来了大运会这一绝佳“战机”。

深圳是清醒的。作为一个非首都,非省会城市,又是首次举办世界性综合体育赛事,难度之巨不言而喻。

几乎从获得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办权的第一天起,深圳人就在思索,以创新为灵魂的深圳如何办出一届与众不同的大运会?三十而立的深圳,如何向世界展现自己不一样的精彩?如何让大运魂魄为这座先锋之城留下能长久受益的精神财富?

办赛事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