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评论 > 媒体评论 > 正文

中国体育报:高开低走的中国女足究竟缺什么

2011年07月22日16:02中国体育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从曾经的奥运会、世界杯亚军到现在的遥望奥运会、艳羡世界杯;从曾经的引领世界女足发展潮流到现在的犹豫“男子化”还是“技术化”;从曾经的“铿锵玫瑰”到现在的“百花凋零”……中国女足,一个时代的名片和缩影,却渐渐勾勒出了一条高开低走的曲线。

究竟是怎么了?就在我们的近邻日本女足一而再、再而三地戳破中国女足曾经看似“无法超越”的纪录的时候,我们自己的球队却距离她们,距离我们自己的纪录越来越远。和日本女足、世界女足相比,我们的女足究竟缺少了什么?

高水平教练?马元安之后,除了初来乍到的张海涛,马良行、王海鸣、商瑞华都是国内女足领域的翘楚,其中甚至还夹杂了在男足层面取得成功的裴恩才以及世界名帅多曼斯基和伊丽莎白。毫不夸张地说,单从教练员的能力和知名度看,中国女足所拥有的完全是世界级的。

高质量球员?中国女足的普及率和参与人口的确不如日本甚至一些女足项目落后国家,但“举国体制”的优势却让我们拥有了为数不少的高质量球员。韩端(微博)、毕妍(微博)自不必提,即便是新一代的 徐媛 袁帆等球员,也曾得到包括德国女足奈德等在内的“业内人士”的肯定和艳羡。至于以马晓旭、张艳茹(微博) 翁新芝等为代表的“新新一代”,更是在2006年的女足世青赛上勇夺亚军。

训练条件?比赛条件?生活条件?虽然现今的中国女足已经没有了以往“长期集训”的机制,但较之世界大部分女足球队,中国女足的集训时间还是较长的,也许只有朝鲜女足的训练时间比我们更长;说到比赛,今年中国足协重启了“女足超级联赛”,参赛球队的比赛场地较之去年大都翻番,这在日本的“准业余联赛”中是绝对不可想象的;而最让中国女足人纠结的“待遇”,日本女足顶级球员在联赛中的收入不过折合8000元人民币,考虑到日本的高消费、高物价,这样的收入绝对是拿不出手的,因此日本女足大都需要兼职;而巴西女足领军人物玛塔,效力瑞典于默奥队时,年薪也不过只有7.5万美元,可她已是世界女足领域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了……换言之,“待遇”问题是世界女足发展的通病,而绝非中国女足所独有。

事实上,中国女足所欠缺的,还是老女足所拥有的拼搏精神、努力精神和奉献精神。一位前女足国家队队员就曾对记者说,“现在的女孩子身体素质并不比我们那时候差,但平时训练投入程度不够,致使基本功不足,在场上打不出教练员所要求的东西,而且在场上遇到困难局面时,很难做到咬牙挺住,再要求她们打出诸如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女足在少打一人的情况下逆转巴西的比赛,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当然,这种反差实际也基于我们的社会现实。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缺少“磨难教育”,而且男足项目以及其他一些职业化程度较高项目运动员的高收入也对女足运动员产生了刺激,都说“无欲则刚”,现在正是因为“诱惑”太多,“选择”太多,才让真正愿意塌下心来搞女足的人越来越少。

或许我们现在最应该听听日本女足队长,34岁的泽穗希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的一段话:“我已经34岁了,为了足球,我放弃了很多,但我没有后悔,因为我真的热爱女足运动,并愿意为其奉献终生。”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youlesu]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