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综合体育 > 羽毛球 > 正文

毫无悬念背后的悬念:苏杯赛留给中国的难题

2011年07月14日17:36《羽毛球》杂志我要评论(0)
字号:T|T

文、程勇民

对于广大民众来讲,他们已经习惯于世界羽坛的风平浪静,似乎总也看不到波澜,更不敢指望“惊涛骇浪”。刚刚落下帷幕的苏迪曼杯赛,仍然是中国队捧杯,众望所归。没有悬念,也就不会有特别的惊喜,捧杯时激动人心的那一刻,就似流星划过,很快消失在浩渺无边的记忆当中。

笔者作为中国羽毛球队备战苏迪曼杯的成员之一,经历了青岛集训和苏杯激战的日日夜夜,留在脑海中的那些鏖战场面,却总也挥之不去。回味之余,越来越体会到中国羽毛球队的征战之途其实暗礁林立,险象环生。无论是回忆去年的汤尤杯,还是展望明年的奥运会,“风平浪静”和“惊天海啸”之间都只有一纸相隔。

就拿本届苏杯中韩大战来说,中国队实力明显高于对手,除男双略处下风以外,男单、女单、混双、女双中国队均占优,无论以何种比分胜出,都很正常。这是理论分析。实际上,韩国队另有算盘:第一,混双项目中国是新配对,发挥不稳定,4月马来西亚黄金赛,该组合第一轮即被淘汰;第二,中国女单的两名主力,前两场发挥不好,心理压力很大。如果第一场混双博弈成功,男双再拿下一分,那么韩国队将十分主动,所有压力都将倒向中国这一边,中国女单能顶住压力吗?寄希望中国女单再次发挥失常,是韩国队夺杯的“侥幸”心理和如意算盘。

悬念一:混双何时诞生超级组合?

从第一场混双实力对比看,中国队的徐晨/马晋(微博)应该稍强一些。今年3月的全英公开赛,他们以21比12、21比15战胜过对手,用时仅28分钟。然而时隔2月,韩国队显然是有备而来,战术准备相当充分。第一,采用“发后场球”战术,因韩国队高成炫/河贞恩这对组合发网前小球的质量相对弱一些,接发被推压后的压力很大,所以干脆发后场,全力防守第二拍,并伺机打反击;第二,采用“控女后场”战术,限制徐晨后场进攻的威胁,抓轮转的空当反击。

韩国队采取的这两项针对性战术,应该说卓有成效。第一局中国队在19比16领先的局面下,居然让对方反败为胜。韩国队有意识的防反战术,导致徐晨强攻过多,体能消耗巨大,以至于在第三局中半段出现明显的体力透支,一度以9比14和15比19落后。打到这种局面,一般而言,败局的可能性至少在7成以上。

然而,竞技体育的魅力再次应验了“一切皆有可能”这句名言。此时,通过第三局中半场的调整,徐晨的体力透支有所缓解,而且从心理上分析,既然已经是输的局面,还有什么好保留的?就是断手断脚,也得攻啊!而韩国队仍然沿袭防反战术,还是较多发后场。在双打中发后场往往是一种“偷袭战术”,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但如果用多了,被对手抓住了规律,在强大的攻击力威胁下,也会非常被动。所以,此时河贞恩发的两次后场球都导致直接丢分,这是他们发接发局限性所致。其次,因为手握赛点,韩国队有点急于求成,出现了相互争抢和不必要的失误,结果亲手断送好局,以22比24告负。徐晨/马晋的胜利,彻底打碎了韩国队的如意算盘,从而使中国队真正掌握了主动权。

但是,人们也能清晰地感觉到,徐晨/马晋确实得到了命运之神的关照,说“侥幸”取胜也不为过。可见,这两对混双选手的实力,其实在伯仲之间。而细数当今混双高手,类似实力的选手不乏其人,中国有3至4对,韩国2对、泰国2对、中华台北2对、日本2对、印尼2对、丹麦2对等等,至少有15对混双人选实力在一个档次,都有冲击伦敦奥运金牌的实力,但也存在第一轮就被淘汰的可能。当前羽坛混双阵营,是一派群雄纷争的景象,超实力派选手尚未诞生,由此而引出了第一个悬念:今后若干年内,混双阵营谁主沉浮?

悬念二:男双还看综合能量

再来看男双阵营,经过多年的洗刷沉淀,实力的层次差异逐渐明朗。依据 古健杰的看法,中国的蔡赟(微博)/傅海峰(微博)、马来西亚的古健杰/ 陈文宏、印尼的 马基斯/ 亨德拉、韩国李龙大/郑在成、丹麦的鲍伊/摩根森代表当今男双的顶尖层次,展望伦敦奥运,金牌应该在这5对选手中产生。所以,苏杯中韩男双大战,说是当今男双高手之间的巅峰对决,毫不夸张。

李龙大/郑在成攻守均衡,更以稳健的防守著称;蔡赟/傅海峰以攻为主,攻击性是其主要特点。这两对选手之间的抗衡,就是“矛与盾”的力量对比。而从历史战绩看,近来蔡赟/傅海峰明显处于下风,主要原因当然是年龄与体力的对比,李/郑的平均年龄26岁,而风云组合的平均年龄30岁,体能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所以,随着风云组合攻击力的自然削弱,韩国队防守反击打法体现出越来越多的优势。以下是蔡赟/傅海峰与李龙大/郑在成苏杯比赛中的技术统计,三局比分是:21比19、16比21、14比21。

毫无悬念背后的悬念:苏杯赛留给中国的难题

由统计可见,第一局风云组合体力比较充沛,创造进攻的次数多,进攻效率高,所以直接得分也明显高于韩国队,取胜是必然的结果;第二局、第三局则表现出反常,尽管创造进攻的次数仍然高于韩国队,但是攻击效率开始降低,明显表现出“进攻多、得分少”的趋势,而且过多的体能消耗,也导致了无谓失误的增加,最终输球也在情理之中。

输球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清晰胜败的归因。羽毛球不是纯体能项目,竞技过程需要体能支撑,但不是唯一的主导因素。羽毛球是技能项目,竞技能力由体能、技能和战术能力三者综合而成,三者构成比例的不同,代表着不同的技术流派和打法风格。然而,三者结构无论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它们全部统一到“能量”这一中心。练体能是贮备能量,练技能是节约能量,练战术能力是调控能量,三者综合“能量”的高低决定了羽毛球竞技实力的高低。无数事实证明,羽毛球竞技能力的最高境界,绝不是单纯“体能”的最高境界,更多体现在“能量”的节省化和高效化。三者关系如图1所示。

毫无悬念背后的悬念:苏杯赛留给中国的难题

所以,从“能量统一论”角度看,风雨组合仍然存在“潜力”。至于他们能否在后续的比赛中挖出潜力,打出新意,并在第一层次阵营中脱颖而出,便是本文关注的第二个“悬念”。

悬念三:女单败因如何定位?

这是一个不得不提的“悬念”。这次苏杯赛,王适娴(微博)在第一阶段小组赛中负于德国的申克,汪鑫(微博)在第二阶段比赛中负于印度的内维尔,正是这两场输球,使半决赛面对韩国队时,中国队在用人问题上一度十分“纠结”。

从世界排名看,王适娴、汪鑫分别占据着第1、第2的位置,遥遥领先各国选手;然而从实战的结果看,两人的发挥都有失水准。半决赛面对世界排名第5的裴延姝,谁能断定不再失常?而且这也正是韩国把女单一分划为己有的原因。

说到这里,一连串的疑问油然而生:为什么她俩会表现异常?从实力看,两人高出一筹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比赛时为何大打折扣?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是:紧张、急躁、患得患失等。照理,面对德国和印度,中国整体实力明显占优,取胜不会有太大的压力,为什么还要那么紧张?还有,同样身处大赛的紧张,去年尤杯决赛,在02落后的情况下,汪鑫却能顶住,这次为何大失水准?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来看看网球的例子。在刚刚结束的法网女单决赛之前,央视主持人问两位嘉宾主持(奥运会女网双打冠军):决赛胜负的关键在哪?两位嘉宾斩钉截铁地回答:心态!而当媒体用同样的问题采访李娜本人时,她说:上次澳网是第一次进决赛,比较紧张,不知如何应对,所以没有发挥好;这次再进决赛,就好多了,我知道怎么应对。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心态变化对比赛胜负的影响很大;因心态变化而输掉比赛的现象非常正常,任何一名优秀运动员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和体验,这是成长的必然。所以,不能简单用“心理素质”好坏来给运动员定性和对比赛胜负归因。

在明确了这一大前提的条件下,我们再来讨论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王适娴和汪鑫的心态变化。

王适娴和汪鑫的输球,尽管都与心态有关,但是引起心态变化的原因和过程是有区别的。王适娴目前是世界排名第一,小组赛面对德国队,尽管中国队在整体实力上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德国女单并不弱,反而是德国队5个单项中最强的。此外,中国队志在必得的气势和全胜而返的潜要求,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在这种情形下,只要是人,都会紧张,更何况是初出茅庐的小丫头。

即便是这样,第一局比赛的全过程,王适娴的发挥也基本正常,战术思路也是清晰的,整个战局的转折点首次出现在第一局的1613这一比分阶段。此时王适娴一直保持优势,控底线战术也很成功,然而在多拍对控中成功创造了半场进攻机会时,王适娴最后一拍进攻处理稍嫌保守,攻击效率不高,结果得势不得分,反而丢分。紧接着1614时,又是同样的战术创造了同样有利的进攻机会,结果还是得势却失分。显然,这两次“该得分反丢分”对王适娴的心态影响很大:如果得分,赛况就是1813,那么场上她会更自信,表现会更“定”,最后结局可能完全不同。可是连续主动丢分导致比分接近以后,急躁情绪开始抬头,“快点得分”的潜意识不自觉地为每一次出手都提高了要求,结果失误尺度反而更大,局面变得更难控制。

通过本次比赛还可看到,王适娴以往的网前优势目前已不复存在,以至于发小球战术不成功,接发小球质量也不高。因此在第二局37落后以后,“着急心态”全面发作,甚至放弃了第一局的成功战术,表现为急于下压,结果欲速而不达,进入了“盲目加速——过多失误——越失误——越加速”的恶性循环。所以,“着急心态”把自己带入战术盲区,是王适娴第二局大比分失利的根本原因。

汪鑫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因其年龄较大,进队较晚,而且责任心很强,又受到媒体铺天盖地的“一姐”舆论影响,她表现出积极的、很强的“证明欲”。显然,这种欲望越强,大赛前给自己的压力就越大,亚运会决赛失常已经说明了这一点。而这次比赛在王适娴输球以后不久,汪鑫即向媒体表示:请大家相信中国女单的实力,我们一定会用实际行动来捍卫中国女单的荣誉。这样的表态,目标显然直接指向下一场对印度内维尔的比赛“非赢不可”,由此进一步加重了“想赢怕输”的包袱。可见,赛前汪鑫为自己添加的压力已经大大超出了一般比赛常人所能承受的压力。

而去年尤杯的情况则不同,那时风口浪尖的人物是王仪涵(微博 博客),汪鑫正处于向上冲的位置,“世界排名第一都输了,我为什么不能输”,这样的心态反而有助于缓解压力。不过也正是尤杯决赛汪鑫比较成功的表现,又把她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

其次,汪鑫与内维尔的比赛,开局06落后,可以看出她根本没有打出自己擅长的战术方案,表现出明显的不自信。尽管在一个月前,汪鑫曾以13212182114的比分战胜过对手,从比分看似乎领先很多,然而实际情况是:对手失误过多,而非真正的“实力和战术制胜”。显然,汪鑫在赛前准备上的自信度不够“扎实”,以至于开局就摇摆不定。

第三,汪鑫在比分落后情况下的进攻处理,盲目性较高,落点打不开,结果也是得不偿失。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女单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运动员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只要归因清晰、方法得当,在不久的将来首先消除“悬念”的很可能就是女单项目。为此,在赛后改进方面特提出如下建议:

对于王适娴,①无需过多强调“心态”问题,总体上,她在这方面的把握还是不错的,如何控制“赛中急躁”心态,还需要一个历练和适应过程;②重点加强改善进攻效率,尤其是关键分的处理更要突出“效率”;③发小球战术的质量要进一步提高,这对于丰富战术和提高应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汪鑫,①尽量淡化“一姐”的证明态度。责任心强是优点,但是要量力而行。赛前心态定位,更应该倾向于:我进队晚、年龄大、基础薄,所以每一次比赛只能立足于“拼”。不要看重和依赖媒体的评论,不宜将自己牢牢定位在“外战女王”上,应将所有成绩都归因于“脱颖而出和对手不适应”。②自信心的稳定是建立在实力和战术制胜的基础上,因而对于每一次比赛总结,都要求尽量客观准确,这样对下一次比赛的战术准备更有利。③本身偏重于进攻的打法,特别需要提高进攻的目的性和准确性,这样才能将自身擅长的战术发挥到淋漓尽致。

本届苏杯决赛,如果说还要找点遗憾的话,那就是男单的巅峰对决没有上演,女双的出场频率太低,中国女双实力未得到有效检验,所以对潜在的“悬念”就不敢妄加评论。好在2011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即将拉开帷幕,那就让我们共同期待8月世锦赛吧。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